不神之神,郭子仪一语破的





  【原典】

  唐代大臣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以后,又经过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屡建功勋,被封为汾阳王。他身为国家元老,功高几可盖主。

  然而,在汾阳王府第里,却与别家府第大不相同,毫无森严壁垒之势,而总是门户大开,任出任入。

  有一天,郭子仪部下的一位将军求见。当时郭子仪正在侍候夫人和爱女梳妆,他毫不在乎被人看见,仍不慌不忙,照旧待候完毕才去接见。他的儿子们见了,面子上很觉得过不去,便一起约好向父亲劝谏。他们说:“父亲功业赫赫,世所罕有,但却不注意尊重身分,凭谁都可以进入你的卧室,这样没有规矩怎么行呢?”

  郭子仪听了这话以后,只好向儿子们讲明他这样做的用意。他说:“你们的心意我又何尝不知道呢?可是你们却一点也不懂我的良苦用心,我们的家现在有五百匹吃公家草料的马,有上千个吃公家粮食的仆人,人口杂多而繁乱。而我自己呢,权势地位,声名财产,什么都已经到了头。往前,我没有什么可以再去追求的东西:往后,也没有什么可仗恃的东西。就我现在这样的情况,如果像别人家那样大门紧闭,不与外人往来,搞得森严似海,只要有一个人诬谄我什么,就会有人跟着胡乱猜测,如果传到圣上的耳朵里,弄不好全家九族都将遭遇杀身之祸,那时便有口难辩,悔之莫及了。而像现在这样,我们家的四门洞开,任出任入,一切都明白地摆在众人眼里,谁要想加罪于我不是就找不到借口了吗?这正是我的用意所在啊。”

  郭子仪一席话,道破了玄机。他的儿子们听了全都恍然大悟,认为实在有道理,纷纷拜倒在地,深深佩服老人的深谋远虑。

  【新说】

  谋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本身一看就诡诈神秘的,另一类则是表面平淡无奇,无“神”的迹象,然而其深处则是包含了极深的玄机,不易让人识破,只是在关键时刻才显露山水,让人恍然大悟,叹服不已。这两类谋略不能说哪一种更高明一些,只是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用不同的谋略罢了。

  封建社会官场险恶,政治斗争激烈,像郭子仪那样地位和权势的人,必须时刻提防别人的陷害,而这类陷害往往又是难以预料的,他不可能时刻盯在这方面,只能采取这种开放性的方法,从而达到了“不神之神”的境界。

  这样的基础就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运行规律的异乎寻常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郭子仪的做法,是对封建社会深刻理解,对封建官场了如指掌,对最高统治者心态透辟掌握后的聪明措施。

  其实,由于世间万物无不处于对立统一、矛盾变化之中,“神奇”与“不神”往往也都是统一和可以转化的,而不是完全对立。有些人往往容易用习惯的旧有眼光对事物进行衡量,因而看不到这类特殊事物本身蕴含的神奇内质,只是把它视为平凡的变体而予以忽视,甚至加以嘲弄,直到该事物的神奇内质彼揭露开来,露出奇光异彩时,才恍然叹服。

  所以,人们对于自己的一些习惯思维最好还是多进行一些革命。

  【典源】

  不神之神:语出《阴符经》:“人知其神之神,不知神之所以神也。”

  郭子仪一语破的:事见《旧唐书·郭子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