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对的

相对的东西可以互相转化

相对的东西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平凡与伟大是相对的

伟大和渺小是相对的

美和丑是相对的

绝对寓于相对之中

缺点与优点也是相对的

   名言

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真理。——毛泽东

只有当你身处最低山谷的时候,你才可能感觉置身最高的山峰会有多么壮丽。——尼克松

只要太阳照着它,污物也会闪闪发光。——歌德

当你的欢乐和悲哀变大的时候,世界就变小了。——纪伯伦

谬误之中有真理,真理之中有谬误。——罗·勃朗宁

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黑格尔

人走上患难的道路,每一分钟都显得很长很长。——雨果

黑夜使眼睛失去它的作用,但却使耳朵的听觉更为灵敏。——莎士比亚

疾病使健康舒服,坏使好舒服,饿使饱舒服,疲劳使休息舒服。 —— 赫拉克利特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曾国藩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

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刘安

不清不见尘,不高不见危,不光不见削,不盈不见亏。——王充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而小天下。——《孟子》

哪怕是朝同一方向多走半步,真理也会变为谬误。——列宁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不进则退,不喜则忧,不得则亡,此世人之常。——佚名

有了阴影,光明才更具耀眼。——佚名

欢乐和痛苦从来就是一体。——佚名

对于每一个不利条件,都会存在与之相对应的有利条件。——佚名


  
 经典素材

张瑞敏的话
(难与易是相对的)

青岛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常引用老子的一句话:“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抓“易”抓“细”就是海尔管理的灵魂。张瑞敏还曾提出:管理就是要反复抓,抓反复。“反复”是管理时间效应体现的最佳方法。张瑞敏还曾提出一个解释:什么叫不简单?把简单的事做好就叫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把容易的事做好就是不容易。这句话十分重要,他从企业价值观的高度定性了成功的标准,这对海尔人做小事、做细事奠定了很好的标准;张瑞敏在海尔倡导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每天工作提高1%”的要求是海尔提出的,我们很多传统企业的口号往往是“大于……”,“1%”与“大于”的反差也许就是海尔超群的关键。

不同的创作习惯
(喧闹与安静是相对的)

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创作的时候,要绝对安静。他独自躲到乡间去还不够,还必须叫别人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仅仅在吃饭时放一小会儿风。否则他就一字无成。

普希金的这种创作习惯使果戈理十分惊讶,因为果戈理写作期间,是人越多越吵越好。他在给谢维辽夫的信中承认:“真是怪事,当我独自一人的时候……没有其他事可做的时候……我却不能也无力创作……在我感到寂寞的地方,我是什么都干不了的。现在所印出来的我的作品,都是忙碌时写成的。我晚上越忙,回家时就越有灵感。”1838年7月,他从詹萨诺去阿尔巴诺,途中突然遇见一个高坡上的嘈杂异常的小饭店。他创作兴趣立刻涌了上来,摆张摇晃的小桌子,取出《死灵魂》第一卷的手稿本。在烟雾缭绕的令人窒息的环境中,在乒乒乓乓的台球声中,在跑堂们来回奔走与吆喝声中,在极度的喧嚷中,果戈理仿佛沉入了梦境,一动也不动地写了整整一章。后来他对别人说:

“我认为这一段文字是最有灵感的文字之一。我写东西的时候很少这样振奋过。”

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
(天分与苦难是相对的)

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 世界文化史上有著名的三大怪杰,文学家弥尔顿是瞎子,大音乐家贝多芬是聋子,天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中年后是哑巴。如果用“上帝咬苹果”的理论来推想,他们也都是由于上帝特别喜爱,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的缘故。

帕格尼尼4岁出麻疹,险些丧命;7岁患肺炎,又几近夭折;46岁牙齿全部掉光;47岁视力急剧下降,几乎失明;50岁又成了哑巴。上帝这一口咬得太重了,可是也造就了一个天才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3岁学琴,即显天分;8岁已小有名气;12岁举办首次音乐会即大获成功。之后,他的琴声几乎遍及全世界,拥有无数的崇拜者,他在与病痛的搏斗中,用独特的指法弓法和充满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个世界。著名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他是“操琴弓的魔术师”。上帝给了你一分的天才,相对的你也会承受苦难。

‘一’字最难写
(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

有一次,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向蜚声中外画坛的李苦禅老先生请教:“先生知识渊博,我想请教一下,您认为汉字中什么字最难写?”只见老先生沉思了片刻,然后说:“要说最难写的字,我个人认为,还是‘一'字最难写”。郭兰英不禁大为惊讶,又接着问:“为什么?”李老接着说:“的确如此,一提起‘一’字,有人就会不屑一顾地说,不就是‘一横’嘛,有什么难写的,再简单不过了。对此,我却不敢苟同。恐怕人人都会写‘一横’,但有多少人能把‘一’字写得合乎标准的‘笔直’?”乍听之下,不解其意,然而,我们仔细想一下,老先生的话的确含义深刻。

世间的事最简单的往往又是最难做到的。

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三件宝”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人生)

张承用是湖北安陆人,1978年入伍。在华阴兵器实验中心20年,他六次变换工作岗位,无论在哪儿,他都屡屡建功立业。张承用当班长18年,曾带过10多个省市的多名战士,他们当中85%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张承用的宿舍,有他专门为过桥准备的“三件宝”:气筒、胶水和锉刀。十几年过去了,气筒换了一个又一个,胶水用完一筒又一筒,“三件宝”从没断过。大水中护送一对父子过河,他把救生衣穿在素不相识的孩子身上;码头边及时抢救受伤群众,他为他们赢得了挽救生命的时间;冰河里,他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奋力救起一个落水少年……
20年来,张承用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为人民服务的职责。1997年6月13日,国防科工委授予他“雷锋战士”的荣誉称号,并受到江泽民同志的亲切接见。

蝴蝶效应
(小与大是相对的)

蝴蝶效应是美国混沌学家爱德华•洛伦兹首先提出来的。1961年冬天,洛伦兹在一次科学计算时因为对初始输入数据的小数点后第四位进行了四舍五入,而造成了输出结果与上一次的迅速偏离,使前后计算结果的两条曲线相似性完全消失了。18年后,洛伦兹在华盛顿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在大气运动过程中,即使各种误差和不确定性很小,也有可能在过程中将结果积累起来,经过逐级放大,形成巨大的大气运动。接着,他举出了一个后来闻名于世的例子: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名声远扬了。

它告诉我们,事物之间不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且还具有种种发展演变的连锁效应。这就像蝴蝶扇动翅膀而产生的微弱气息,最终有可能形成一场龙卷风。

巴林银行的失败
(小失误造成大破产)

西方的一首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一件极小的事情,可是小事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1995年2月17日,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体都以最醒目的标题报道了一个相同的事件:巴林银行破产了。全世界都为此震惊了。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巴林银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有233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管着270多亿英镑的业务。它曾创造了无数令人瞠目的业绩,在世界证券史上占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然而,创造了无数辉煌的巴林银行,却毁在了一个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里森的手上。而这一切的诱因,竟然是一个小小的错误账户。

四大丑女
(美与丑是相对的)

中国历史上有西施、貂蝉、杨贵妃、王昭君四大美女。这四大美女常常成为历代文人骚客或褒或贬的吟咏对象。中国历史上也有四大貌丑而德美、容陋而才佳的丑女。

古代最出名的丑女是黄帝的妃子嫫母,她为人贤德。传说,黄帝败炎帝,杀蚩尤,皆因嫫母内助有功。

第二个就是奇丑无双的无盐。她关心国家大事,曾自己去谒见齐宣王,当面指责他的奢淫腐败。宣王十分感动,立她为后。元人还将她的事迹编成杂剧,赞扬她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第三位指的是东汉贤士梁鸿的妻子孟光。为人十分贤惠,举案齐眉就是赞扬她的。她随梁鸿隐居霸陵山中,男耕女织,吟诗弹琴,夫唱妇和,过着清贫而和谐的生活。

第四个就是东晋阮德慰的女儿。许允娶了她,发现她貌丑容陋,匆忙跑出新房,从此不肯再进。她据理力争,教育丈夫,让丈夫心服口服。后来,夫妻相敬相爱,感情和谐。


另外,诸葛孔明的妻子据说也是一位相貌丑陋的女子,但是才智远在诸葛亮之上。她们虽没有美丽的外表,但是真正的美是内在的。

中规中矩也有错
(对与错)

晏子是古代名臣,他的才智一直为人所称道。可就是这绝顶聪明的晏子,却做了一件令人十分不解的事。晏子突然辞去手下为官三年,一贯谨慎的高缭,周围的人奇怪极了,纷纷探问其故。晏子却说:“我是不中用的人,正如弯曲的木头,需要用墨斗来取直,用斧头来砍,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有用的器具。高缭三年来看见我的过错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何用处?所以我只好把他辞掉。”在晏子看来,高缭的错误就在于不言人过。晏子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因而需要身边人的提醒和出谋划策。一个办事十分周全,从没办过一件错事的人,往往也是一个没有任何开拓进取精神、不能勇挑重担和敢于承担责任的人。

 


 意林故事

助听器

约翰的母亲配了助听器,走出医院时,第一句话就是:这里的车子怎么那样吵?回到家,更是麻烦了!老人家开始抱怨每个人说话的声音太大,又说鹦鹉叫得令她想过去把它掐死,甚至电话铃响和别人打喷嚏,都能把她吓一大跳。

于是过去惟恐铃声不够大,甚至得将无线电话放在她枕边的事情,全做了180度大转变,亲友未进门,更得早早叮嘱:别再对着老人家的耳朵猛喊。她自己的嗓门也突然降下了一大半,过去如洪钟的声音,顿时变成了低语,好像说的都是秘密,她说不敢大声,因为怕炸了自己的耳朵。
老人家便有些得意了起来,笑着警告家里每一员,以后别想在背地里说她坏话,因为连其他人关着门讲话,她都可能听得见。指着自己的耳机,老人家说:“我的耳朵比你们强,可大,可小,碰到你们讲悄悄话,只要我把耳机调大声一些,就成了顺风耳!”

助听器也有缺点,就是只戴在右耳,声音即或发生在左边,她也觉得从右边传来。现在右耳变得敏锐,左耳就完全没有用了。在花园里,只见她一面种菜,一边不断地转头四顾,寻找啁啾的小鸟和鸣蝉;行在街上,后面有车驶近,老人家总是做出要躲避的样子,正如她所说:前10年,也没觉得世界这么吵。

对 岸

有一条河隔开了两岸,此岸住着凡夫俗子,彼岸住着僧人。凡夫俗子们看到僧人们每天无忧无虑,只是诵经撞钟,十分羡慕;僧人们看到凡夫俗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十分向往那样的生活。日子久了,他们都各自在心中渴望着:到对岸去。

终于有一天,凡夫俗子们和僧人们达成了协议。于是,凡夫俗子们过起了僧人的生活,僧人们过上了凡夫俗子的日子。

没过多久,成了僧人的凡夫俗子们就发现,原来僧人的日子并不好过,悠闲自在的日子只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便又怀念起以前当凡夫俗子的生活来。

成了凡夫俗子的僧人们也体会到,他们根本无法忍受世间的种种烦恼、辛劳、困惑。于是也想起做和尚的种种好处。

又过了一段日子,他们各自心中又开始渴望着:到对岸去。

理发师与徒弟

理发师傅带了个徒弟。3个月后,徒弟学成。

他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长。”徒弟不语。师傅笑着解释:“头发长,使您显得含蓄,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顾客听罢,高兴而去。

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剪得太短。”徒弟无语。师傅笑着解释:“头发短,使您显得精神、朴实、厚道,让人感到亲切。”顾客听了,欣喜而去。

徒弟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笑道:“花时间挺长的。”徒弟无言。

师傅笑着解释:“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徒弟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道:“动作挺利索,20分钟就解决问题。”徒弟不知所措,沉默不语。师傅笑着抢答:“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时间和金钱,您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欢笑告辞。

晚上打烊。徒弟怯怯地问师傅:“您为什么处处替我说话?反过来,我没一次做对过。”
师傅笑道:“不错,每一件事都包含着两重性,有对有错,有利有弊。我之所以在顾客面前鼓励你,作用有二:对顾客来说,是讨人家喜欢,因为谁都爱听吉言;对你而言,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因为万事开头难,我希望你以后能把活做得更加漂亮。”

基督与犹大

一位大画家为西西里城里一座大教堂画耶稣的传记。他费了好几年工夫,壁画差不多都已画好,就只剩下两个最重要的人物:儿时的基督和出卖耶稣的犹大。

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小男孩,他的面貌触动了这位大画家的心,正是他所需要写生的面庞。那小孩被画家带回了家,日复一日,耐着性子坐着让他画,终于画家把圣婴的脸画好了。

但是,画家仍然找不到可以充当犹大的模特儿。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他深怕这一幅杰作会功亏一篑,所以继续不断地物色。

许多人自以为面目邪恶,都毛遂自荐,替他充当犹大的模特儿,但都不是老画家心目中的犹大:不务正业、利欲熏心、意志薄弱的人。

一天下午,老画家到酒店喝酒,一个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人摇摇晃晃地走了进来,一跨进门槛就倒在地上。“酒、酒、酒。”他乞讨叫嚷。老画家把他搀了起来,一看他的脸,不禁大吃一惊。这副嘴脸仿佛雕镂着人间所有的罪恶。

现在,犹大的模特儿终于找到了,于是老画家如醉如狂地一连画了好几天。

工作正在进行的时候,那个模特儿竟起了变化。他神色紧张,样子十分古怪。充血的眼睛惊惶地注视着自己的画像。

那个模特儿低下头,哽咽起来了。很久,他才抬头,望着老画家说:“多年以前,我就是您画圣婴的模特儿。”

盲人与健全人

一处地势险恶的峡谷,谷底水流湍急,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经常有行者失足葬身涧底,尸骨难觅。这天,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人,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铁索桥是必须攀附了,路已至此,绝无退路。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凌空行进。盲人过桥了,聋人过桥了,一个耳聪目明的人过桥了,另外一个则跌下铁索桥,丧了命。难道耳聪目明的人还不如盲人、聋人?他的弱点源于耳聪目明。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可以心平气和地攀索。”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过桥的健全人说:“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要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得失之间

有一年,在比利时某画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美国画商看中了印度人带来的三幅画,标价为250美元,画商不愿出此价钱,于是唇枪舌剑,谁也不肯放松,谈判进入僵局。那位印度人恼火了,怒气冲冲地当着美国人的面把其中一幅画烧了。美国人看到这么好的画烧了,当然感到十分可惜。他问印度人剩下的两幅画愿卖多少钱,回答还是250美元。美国画商见毫不松口,又拒绝了这个价格,这位印度人把心一横,又烧掉了其中一幅画。美国画商只好乞求他千万别再烧这最后一幅。当他再次询问这位印度人愿卖多少钱时,卖者说道:“最后一幅画能与三幅画是一样的价钱吗?”结果,这位印度人手中的最后一幅画竟以600美元的价格拍板成交。

当时,其他的画价格都在100美元到150美元这间,而印度人这幅画却能卖到如此之高,原因何在?首先他烧掉两幅画以吸引那位美国人,便是采用了“以退为进”的战略,因为他“有恃无恐”,他知道自己出售的三幅画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烧掉了两幅,剩下了最后一幅画,正是“物以稀为贵”。这位印度人还了解到这个美国人有个习惯,喜欢收藏古董名画,只要他爱上这幅画,是不肯轻易放弃的,宁肯出高价也要收买珍藏。聪明的印度人施展这招果然很灵,一笔成功的生意唾手而得。

付出与索取

张生和李生两人死后来到阴曹地府,阎王察看过功德簿后说:你二人前世未作大恶,准许脱胎为人。但是现在只有两种人可以选择:付出的人与索取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过付出、给予的一生,另一个则必须过索取、接受的一生。然后由他们慎重选择。张生暗忖,索取接受就是坐享其成,太舒服了,于是他抢先道:我要过索取、接受的一生!王生见此情景,也没有别的选择,就表示甘愿过付出、给予的生活。

阎王听其所愿,当下判定二人的来世前途:张生过索取、接受的人生,下辈子当乞丐,整天向人索取,接受别人的施舍;王生过付出、给予的人生,来世作富翁,布施行善、帮助别人。其实,付出与索取是相对的,关键是看你自己如何理解。


 

   应用与创新

绊脚石和垫脚石

一个走夜路的人不小心碰到一块石头上,他重重地跌倒了。他爬起来,揉着疼痛的膝盖继续向前走。他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前面是墙,左面是墙,右面也是墙。前面的墙刚好比他高一头,他费了很大力气也攀不上去。忽然,他灵机一动,想起了刚才绊倒自己的那块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搬过来垫在脚底下呢?想到就做,他折了回去,费了很大力气,才把那块石头搬了过来,放在墙下。踩着那块石头,他轻松地爬到了墙上,轻轻一跳,他就越过了那堵墙。

还有两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换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挑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把两个故事联系在一起也许有些牵强,但它们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我们的人生路上,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境。但是事情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绊脚石也会成为垫脚石,困境也许就是以后成功的基石。

得与失

风浪中,船沉了,惟一一名幸存者被风浪冲到了一座荒岛。每天,这位幸存者都翘首以盼,希望有船来将他救出。然而,他盼到花儿也谢了还是没有船来。

为了活下来,他就辛辛苦苦地弄来了一些树木枝叶给自己搭建了一个“家”。每天,他都会默默地向上帝祈祷。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当他外出寻找食物时,一场大火顷刻之间把他的“家”化为了灰烬,他眼睁睁地看着滚滚浓烟消散在空中,悲痛交加,眼中充满了绝望。

第二天一大早,当他还在痛苦中煎熬时,风浪拍打船体的声音惊醒了他——一只大船正向他驶来。

他得救了。

“你们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他问。

“我们看见了你燃放的烟火信号。”

这个故事一直感动着我。过去,我常常为自己失去的东西而闷闷不乐,甚至后悔,从而把自己本应该丰富多彩的青春弄得黯然失色。其实,我们的一生,总在得失之间,我们只有认清了这一点,才不至于因为失去而后悔,才能生活得更快乐。

失去日月,得到繁星;失去冬雪,得到春风;失去纯真的童年,得到成熟的人生。失去的岁月中,拥有着获得的财富;得到的成功里,相伴着牺牲的苦痛。在得与失中体会成长的意味,在笑与泪中认识生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