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友好相处

要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自己得尊重自己

尊重能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尊重需要理解和宽容

尊重也应坚持原则

尊重能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

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尊重能巩固友谊

尊重会使合作更愉快

和谐的社会需要彼此间的尊重

   名言

施与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刘墉

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徐特立

知道他自己尊严的人,他就完全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席勒

真正伟大的人是不压制人也不受人压制的。———纪伯伦

草木是靠着上天的雨露滋长的,但是它们也敢仰望穹苍。———莎士比亚

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笛卡尔

谁自尊,谁就会得到尊重。———巴尔扎克

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黑格尔

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惠特曼

每当人们不尊重我们时,我们总被深深激怒。然而在内心深处,没有一个人十分尊重自己。———马克·吐温

忍辱偷生的人,绝不会受人尊重。———高乃依

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人必自敬,然后人敬之;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扬雄

不知自爱反是自害。———郑善夫

仁者必敬人。———《荀子》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

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蹋的东西。———古斯曼

对一个人的尊重要达到他所希望的程度,那是困难的。———沃夫格纳

  
 经典素材

1元和200元
(尊重劳动成果)

香港大富豪李嘉诚在下车时不慎将一元钱掉入车下,随即屈身去拾,旁边一服务生看到了,上前帮他拾起了一元钱。李嘉诚收起一元钱后,给了服务生200元酬金。

这里面其实包含了钱以外的价值观念。李嘉诚虽然巨富,但生活俭朴,从不挥霍浪费。他深知亿万资产,都是一元一元挣来的。钱币在他眼中已抽象为一种劳动,而劳动已成为他最重要的生存方式,他的所有财富,都是靠每天20小时以上的劳动堆积起来的。200元酬金,实际上是对劳动的尊重和报答,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

富兰克林借书解怨
(尊重别人赢得朋友)

富兰克林总统年轻的时候,曾经把所有的积蓄一并都投资在一家非常小的印刷厂里,但结果大败。他很想获得为议会印文件的工作,可是出现了一个不利的情形,议会中有一个既有钱又能干的议员,但他却非常讨厌富兰克林,甚至还公开斥骂富兰克林。这种情形对富兰克林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富兰克林决定使对方喜欢上自己。

富兰克林为此绞尽了脑汁。向他的敌人借几块钱?这是没用的。他所请求的,应该是令对方非常高兴的事才行———这个请求要正好触动对方的虚荣心,使他觉得获得了尊重,还能很巧妙地表示出富兰克林对对方的知识和成就的仰慕才行。

于是他向那个议员请求道:“听说你的图书室里藏着一本非常稀奇而特殊的书,我极欲一睹为快,请求你把那本书借给我几天,好让我仔细地阅读一遍,可以吗?”

果然,那个人马上叫人把那本书送来了。过了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富兰克林把那本书还给了他,还附上一封信,强烈地表示他的谢意。

于是,下次当他们在议会里相遇时,那个议员居然首先跟他打招呼,并且极为有礼。自那以后,他随时乐意帮富兰克林的忙,于是他们成了好朋友,一直到他去世时为止。


艾米的圣诞要求
(合理的要求理应得到尊重)

艾米•哈根因为小时患过脑瘫,所以走路一瘸一拐,这让她在学校里受尽同学们的嘲笑,从艾米读三年级时开始,几乎每天都有人取笑她。孩子们笑她讲话结结巴巴,走路一瘸一拐,对此,艾米烦恼极了。她妈妈有一天对她说:“电台有个圣诞愿望比赛,写一个愿望给圣诞老人,就可能得奖,你可以试试。”艾米笑了,这个比赛听起来像是很好玩,她开始盘算圣诞节到底许个什么愿好。后来,艾米眉开眼笑,要了铅笔和纸,给圣诞老人写信。下面就是她写的信:

亲爱的圣诞老人:

我叫艾米,今年九岁,我在学校有个麻烦,你能帮我吗?他们都笑话我走路和说话的样子。我患了脑瘫,我真希望有一天他们不再取笑我,您能实现我的愿望吗?

爱你的艾米

这封信寄到了印第安纳州福特•威利市的VULT电台,台长李•托宾读了一遍又一遍。他知道,脑瘫只是全身肌肉部分失控,艾米的同学肯定以为她是残疾人。他认为让全城的人知道这个特别的女孩和她不同寻常的愿望对他们都有好处。于是,他拨通了当地报社的电话。

报社登了艾米的照片和她写给圣诞老人的信,故事很快传遍了全国。人们纷纷给这个女孩写信,带来串串节日的祝福和鼓励的话语。艾米从这些陌生人的卡片和信中,看到这个世界充满互相关爱,她不再孤单。

艾米的愿望实现了,在威利小学,没有一个人再取笑她。那年,福特·威利市市长把12月21日这一天命名为艾米·哈根日。市长说艾米的这个愿望,教给人们最深刻的做人道理。“每个人,”他说,“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和关爱。我们有责任去实现这个愿望……”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尊重人才,更易成功)

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各方面与袁绍相比,均处于劣势地位。听说袁绍的谋士许攸来访,他竟顾不得穿衣服,打着赤脚慌忙出来迎接,对许攸十分尊重。许攸被曹操的诚心感动,于是为曹操出谋划策,帮了他的大忙,使他在与袁绍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然而,曹操也吃过不尊重别人的亏。当他志得意满、一帆风顺时,西川的张松前来献图,他却态度傲慢,给张松留下了“轻贤慢士”的坏印象。张松临时改变主意,把本来要献给曹操的西川地图,转而献给了刘备。这对曹操来说,不能不说是事业上的一大损失。

老外优先
(应该学会自尊)

常常有一种感觉,就是在咱们国家,自己的公民往往不如外国人那样受到礼遇和尊重。比如在北京故宫,就专设了“外国游客入口处”;在某城市的酒吧街,专设了外国人用的厕所;外国人在中国游玩发生了问题,总是调遣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最高明的医生去营救,而国人则未必有这般福气;国内翻车沉船,洪灾震灾,很少听说谁公开地对遇难者哀悼,而外国的火车出轨、大桥坍塌,死了几十人,我们就又是问候,又是志哀。

你不能不奇怪,咱们中国人好像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似的。可人家老外不这样,自己的公民最受优待。在美国空港入口,美国人总是优先,外国人靠后。日本也这样,那里的空港,日本国民的进港通道有七八十个,给外国人的只有一个。嫌太挤,那好,等日本人全部走完了,转换过牌子,你再进来。他们就是把本国公民放在第一位,尊重自己人比尊重他人更重。他们懂得,无论是总统还是职员,是军官还是失业者,他们所享受的福利大都是由本国公民创造的,本国公民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相形之下,我们一些人的衣食住行好像都是外国人白送的,才这样恭外而倨内。

不跪的人
(人要有自尊)

1995年3月7日下午3点,头天晚上加班至凌晨2点的珠海市南山工业区瑞进电子公司的工人,好不容易盼到十分钟的公休时间。工人们太累了,一名患病的女工实在支撑不住,伏在工作台上打起了盹儿。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韩国女老板金珍仙顺手操起一块线路板向这位女工猛砸过去……紧接着大发雷霆,要各线管理人员直身站立举起双手作投降状。然后命令车间工人统统跪下。工人们陆陆续续跪了下去,有一个小伙子直直地站着,愤怒地望着这个外国女人。

女老板大吼:“你为什么不跪?”

小伙子说:“我是不会给你下跪的。”

这个中国工人的名字叫孙天帅。他身上表现出的,是“士可杀不可辱”的英雄气概,是不畏强暴、敢于捍卫自身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有名”尊重“无名”
(尊重与身份无关)

抗日战争前夕,我国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在故乡时,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脖子上都系着一根绳子。这幅画一画好,就挂在自家墙上。不久,帮他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这幅画,对他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多少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着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自然会跟着走。先生的画上,每只羊都系着一根绳子是没有必要的。”丰子恺一听,恍然大悟,连忙拿下那幅“牵羊图”。他感慨不已地说:“看来光凭想像是画不好的。既要仔细观察周围事物,还要虚心请教周围人才行。”从那以后,他深深认识到“只要虚心,到处有吾师”的道理。

澳总理致歉
(对普通人更要尊重)

澳大利亚一位74岁的老人贝克尔,将一张状纸送到昆士兰一家地方法院,状告当时任总理的霍克,说霍克在一家商场内就养老金问题与他争论时骂他是“愚蠢的老家伙”。地方法院把传票下到总理府,一时舆论为之哗然。霍克总理专门就此事举行记者招待会,对自己说出这句粗野的话向这位老人公开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的确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贝克尔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周总理礼貌待人
(在小事上懂得尊重别人)

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周总理总是保持着他应有的礼貌。每次接见外宾,总是提前到达,站在门口和大家一一握手,态度诚恳。会见结束,他总是把客人送到大门外,直到汽车开动才离开。他身为国家总理,处处以礼待人:服务员给他端茶,他常常站起来用双手接过去,并微笑着点头表示谢意;外出视察工作,他总是和服务员、厨师、警卫人员一一握手,亲切地道谢;甚至在深夜回家途中,他也再三关照司机礼貌行车,让外宾车先走。外国有记者赞美说:“大凡见到他的人都认为他具有一种魅力,精明智慧,人品非凡而且令人神往。”

晏子与越石父
(漠视就是对人的不尊重)

春秋时政治家晏婴用一匹驾车良马赎了奴仆越石父的身,将他带回齐国。到齐国后,晏子对越石父招呼没打,就回家了。

越石父很生气,要与晏子断绝交往。晏子派人说:“我与先生并没有交往,我看你可怜,赎你回来,你还不满足吗?为什么要与我断绝交情呢?”越石父说:“听说君子最大的痛苦是找不到知己。我地位低下,没人了解我。你把我赎回来,我以为遇到了知音。可你这样不辞而别,和雇我当仆人又有何区别呢?还不如继续让我当仆人去!”

晏子听到这样的话,赶快去见越石父,以恭敬的态度对他说:“前两天只见到先生的容貌,今天才了解先生的志向。听说君子不因小误会而绝情,请给我一个改过的机会吧!”于是设宴招待越石父,以尊贵的朋友对待他,越石父激动地说:“这样做,我反而不敢当了。”

萧伯纳的感慨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访问苏联回国,朋友们都去看他。萧伯纳谈了自己的观感后说:“苏联有个小姑娘还给了我一个教训!有一天,我在街上遇见了一个叫安娜的小姑娘,她聪明活泼,逗人喜爱,我便同她玩了很久。临别时,我对她说:‘你回去告诉妈妈,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作家萧伯纳。’”萧伯纳说到这里,望着朋友们说,“你们猜,小姑娘会怎样说呢?”朋友们七嘴八舌,有的说她会感谢,有的说她会很激动。

“哈哈,你们都猜得不对。”萧伯纳说,“也许我的态度有些傲慢,不够尊重,小姑娘竟学着我的口吻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说今天同你玩的就是苏联小姑娘安娜。’”

 


 意林故事

孤儿心灵的创伤
(尊重比关爱更重要)

我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某国一位儿童父母双亡,幸被一富豪资助,从此衣食无忧并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常有媒体对其追踪报道,富豪资助的事迹也便时常见诸报端。大学毕业在即,又有记者采访,问其准备怎样感谢资助人。谁料,此人出语震惊四座:“不,我不感谢他,贫穷是最可耻的事,他用我的贫穷换取荣誉,我们是等价交换。”

乍一听,此人言语似有忘恩负义之嫌,然深思之下,我不由得生出几许同情和敬意来———人并非因为贫穷便丧失自尊。这个孩子的成才固然要感谢那位富豪的关爱和帮助,但是,在媒体报道中长大的孩子,因为贫穷,因为常常被迫把这种羞于启齿的贫穷暴露给公众而受到的深深的伤害,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和体会呢?

尊重的力量是伟大的

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的人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闹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说:“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

没想到商人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竟使一个不无自卑的人顿然树立起了自尊,使一个处境窘困的人重新找回了自信。正是有了这种自尊与自信,才能使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终于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不难想像,倘若当初没有那么一句尊重鼓励的话,纵然给他几千元也无济于事,也不会出现从自认乞丐到自信自强的巨变。这就是尊重,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

在现代商场中、职场中,“尊重”成了稀有态度,人与人之间、同事之间、对手之间,到处充满着敌意和诽谤。

一位营销公司总监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情:公司招聘了一名新的营销代表,是一位很漂亮的女孩,不久,她的努力和聪颖得到了上司的赏识,业绩也不错,但同时,对她的流言蜚语也渐渐在公司内部弥漫,说是因为她得到了总监的偏袒才取得如此业绩,总监本人也被下属投诉。

也许很多人会说这是嫉妒心理造成的,而我认为嫉妒的另一种解释就是缺乏尊重的恶性表现。对方强过自己,高过自己,不但没有由此产生尊敬,却用其他手段击垮对方而后快。很多人不知道尊重对方的职业水平和道德素养,而只从利益得失角度衡量彼此的关系,由此产生嫉妒。
尊重是建立在一定的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了这个前提,技术的先进和强大只能带来打击者、效仿者,而得不到尊重。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开始注重公众形象的建立和维护,其目的就是赢得公众、社会的尊重,最终赢得市场。

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小外甥白白胖胖,顽皮得很。即使身体被磕碰,也不会哭鼻子。可是,上周日,我在家打扫卫生时,却惹得他掉了不少眼泪。原来,我在擦书桌时,不小心把他制作的泥板凳和泥娃娃摔得粉碎。他看到以后,一边哭,一边收拾着地上那些缺胳膊断腿的“作品”,对我说:“这是人家两天才做成的……”我也很后悔自己不小心。

说实话,外甥制作的那小泥板凳歪七扭八的,那泥娃娃也是糟糕得分不出眼睛眉毛。尽管如此,小外甥依然喜欢。每次有人串门,他总爱炫耀地拿出来让别人欣赏。我想,他之所以如此珍惜这些作品,完全是因为它们是自己亲手做的,凝结了自己的劳动。原来,孩子已经开始懂得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了。我又想,如果大人以此为契机,启发孩子去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是一堂生动的德育课吗?于是,我诚恳地向孩子道了歉,并答应帮助他重塑“作品”,同时也指着被他弄得脏乎乎的地板,批评了他。小外甥认真地点点头,竟高兴地帮我拖起地板来。

学会尊重每一个人

这是发生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真实故事。

一天,一位40多岁的中年女人领着一个小男孩走进美国著名企业“巨象集团”总部大厦楼下的花园,在一张长椅上坐下来。她不停地在跟男孩说着什么,似乎很生气的样子。不远处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修剪灌木。

忽然,中年女人从随身挎包里揪出一团白花花的卫生纸,一甩手将它抛到老人刚剪过的灌木上。老人诧异地转过头朝中年女人看了一眼。中年女人也满不在乎地看着他。老人什么话也没有说,走过去拿起那团纸扔进一旁装垃圾的筐子里。 过了一会儿,中年女人又揪出一团卫生纸扔了过来。老人再次走过去把那团纸拾起来扔到筐子里,然后回原处继续工作。可是,老人刚拿起剪刀,第三团卫生纸又落在了他眼前的灌木上……就这样,老人一连捡了那中年女人扔的六七团纸,但他始终没有因此露出不满和厌烦的神色。 “你看见了吧!”中年女人指了指修剪灌木的老人对男孩说:“我希望你明白,你如果现在不好好上学,将来就跟他一样没出息,只能做这些卑微低贱的工作!”

老人放下剪刀走过来,对中年女人说:“夫人,这里是集团的私家花园,按规定只有集团员工才能进来。” “那当然,我是‘巨象集团’所属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就在这座大厦里工作!”中年女人高傲地说着,同时掏出一张证件朝老人晃了晃。 “我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老人沉吟了一下说。 中年女人极不情愿地把手机递给老人,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开导儿子:“你看这些穷人,这么大年纪了连手机也买不起。你今后一定要努力啊!”

老人打完电话后把手机还给了妇人。很快一名男子匆匆走过来,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老人对来人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巨象集团’的职务!”“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办!”那人连声应道。 老人吩咐完后径直朝小男孩走去,他用手抚了抚男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我希望你明白,在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说完,老人撇下三人缓缓而去。

中年女人被眼前骤然发生的事情惊呆了。她认识那个男子,他是巨象集团主管任免各级员工的一个高级职员。“你……你怎么会对这个老园工那么尊敬呢?”她大惑不解地问。
“你说什么?老园工?他是集团总裁詹姆斯先生!”中年女人一下子瘫坐在长椅上。

尊重的技巧

一个坐轮椅的残疾青年想冲过一道台阶,几经努力,都没有成功。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俏丽的姑娘从后面走来,残疾青年的一切她都看在眼里。她从口袋里悄悄掏出一枚硬币,顺手一扔,硬币刚好滚在那青年人的轮椅下,她非常自然地走到青年人旁边说:“对不起,我的钱掉到你的轮椅下了。”说着,就把轮椅一推,那青年便稳当地上了那台阶,姑娘说了声:“谢谢!”就捡起钱走了。这一切看起来那么自然地结束了,那姑娘给予青年的不是居高临下式的施舍与同情,而是一种尊严和帮助。施爱者与受爱者在人格上应该是完全平等的。

尊重每一个生命

我每次到菜市场的时候差不多都会碰到他。碰到他的时候,差不多都会看到他在被别人呵斥甚至追逐着。说实话,看到他要向我走来的时候,我也设法躲着。那张脏兮兮的脸,那双黑黑的手,还有那两只呆痴的眼睛,谁看着都会心里发寒。我不知道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为何落到这般地步;我更纳闷,是谁忍心让自己的骨肉整天被别人像牲口一样呵斥甚至追打?

虽然一直对他保持着警惕,但也有防不胜防的时候。那次我正弯腰将几个饱满、新鲜的猕猴桃放在电子秤上的时候,感觉到背部被人戳了一下,我当是别人不小心碰着了,并没在意,但我听到了摊主的一声断喝:“走开!到一边去!”我这才回过头来,我看到了那张熟悉的脏兮兮的脸,还有一只伸向我的乌黑的手。

我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我拿过了一只猕猴桃放在他的掌心。他望了望我,眼里闪现一丝亮光,随即咧着嘴,笑了,露出黄黄的牙齿。他紧紧地握着那只猕猴桃,像握着一颗钻石。“给妈妈吃,给妈妈吃。”他边说边一蹦一跳地跑开了,因为兴奋,他的姿势显然有些失重。“他还要留给他妈妈吃呢!”看着他的背影,我说了一句。我的话刚出口,摊主就接上了:“他哪有妈呀!他的妈妈去年被车撞死了,之后,他就傻了。”

我怔了半晌,忽然想起来去追那个孩子,我想多给他几个猕猴桃,但我从大街这头看到那头,也没看到他的影子。他到哪儿去了呢?他去找他的妈妈了吗?

从那一天起,再碰到他的时候,我不再躲他了。一个心中始终有妈妈的人,我有什么资格讨厌他,有什么理由警惕他呢?

洗礼

这是一堂人体解剖课,一群刚入学的大学生在教授的引领下,来到一具新鲜的标本前。标本是一位刚去世的老人。他临终前自愿把遗体捐给医学院,虽然他的子女中有人持反对意见,但老人的态度很坚决。最后他们只好顺从了老人的意愿。

玻璃盖被轻轻打开,手术刀拿在手里,老教授忽然停住了,他对学生们说:“让我们一起向这位陌生的逝者默哀3分钟吧!”学生们愣了一下,随后不约而同地摘下头上的帽子和围巾。
3分钟后,老教授说:“虽然这具标本是本人自愿捐献的,但我们毕竟损伤了他的躯体,所以我们要向他表示歉意。”

学生们静静地听着,这一堂解剖课让他们得到了两次人生的洗礼:一次是那具纯洁的标本让他们产生了敬意,一次是老教授因为尊重一具遗体而让他们产生的尊重。

 

 

 

   应用与创新

尊重名人而不迷信名人

大千世界,在庶民百姓之中涌现了无数的名人,他们灿若星辰,美如碧玉。名人是高尚伟大的,但他们也是从人民之中崛起的。他们无非是在我们之前找到了前进的“钥匙”。他们不是神,他们同样也是人,他们只不过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兄弟姐妹。对他们,我们应该尊重、敬仰,但无须迷信。

中国有位青年学者,他在刻苦钻研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同时,勇敢地以科学否定了相对论中的某些谬误。如果他迷信了爱因斯坦,这个否定的观点又要何年何月才能被揭示?再向上追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非常尊重亚里士多德,但他同时又有着清醒的头脑,发现了“自由落体运动”定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统治了人们思想2000多年的错误理论。没有这种否定精神,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还得统治人们几个2000年?

百川归海,殊途同归。我们尊重名人,但我们绝不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