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小百科 作者:孟德
清明上河图 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难得的风俗画,它极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某一年清明节的繁华景象,是一件国宝级的画作。可是它的作者张择端却没有多少资料留下。我们只知道他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但这一幅《清明上河图》已经足够让他以一个一流画家的身份名垂千古了。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南部有一条河由西向东穿城而过。本图就选取沿河两岸的景物和清明节这一天人们的生活活动为题材,从荒郊野外到繁华都市;从贩夫走卒到达官贵人;从桥梁房屋到轿船车马……内容繁复,规模宏大。情节连绵不断,高潮此起彼伏,中心场面突出。全图各色人物有五百五十余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头,各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辆,繁而不杂,多而不乱,无论状物写人,还是描动写静,都合情合理。

  画卷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园景色,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商贩赶着驮炭的驴群姗姗而来。一列行旅,有车骑仆从,正匆匆向城里进发。轿顶上插满了杨柳,一看就知是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作者巧妙地在此交代了时间、风俗,展开了序幕。

  画面渐进,路边酒肆、茶摊渐渐多起来,汴河也渐渐繁忙起来。沿河还有许多粮仓。靠岸的船只,搭着跳板,正在卸货。满载货物的船只吃水很深,水面几乎已经接近船帮,而已卸完货的船只,则吃水较浅,可见作者对生活观察之细致。河心一艘大船,尾部有八名船夫合力摇橹;画上方对岸,一队五名纤夫在拉着船艰难前进。画面中心已不知不觉转向了劳作的船夫。

  一座宏伟的木质拱桥横跨河面,宛如飞虹。以拱桥为中心形成了全图的高潮。一艘大船逆流而上,将要过桥,它高高的桅杆却被桥头挡住了。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脚忙着收杆,有的奋力划桨,有的用篙竿撑住桥洞顶端。桥上岸边挤满了热心群众帮着出主意。桥的另一边又有一只船迎面驶来,船夫们都站在船尾焦急张望,为双方能否顺利过桥捏一把汗。围绕这一紧急事件,作者远近照应,将这一复杂场面处理得合理有序又扣人心弦。

  桥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两岸挤满摊贩,店铺林立,百业兴旺。两商贩在街心争夺顾客,而那位顾客则左顾右盼,身子朝右,头却向左望去,不知所从。一官员骑马过桥与一小轿相遇,双方都有奴仆开道,各不相让,旁边就有人看热闹。作者收拾好大场面又注意到小细节。桥上下来一辆驴车,载满货物的车子惯性下冲,车夫弯腰拱背,奋力抵住;而驴子则松了一把力,摇头晃脑,漫不经心,缰绳也晃悠着,观者注意到此,总会有会心的一笑。忙中也有闲,临河的茶肆中,茶客们或对坐闲谈,或临窗眺望,好不闲适。

  前头是巍峨的城门横断画面,这在绘画创作中是很忌讳的,安排不当就会使画面出现割裂。前后左右,作者广植树木使高大的城门不显单调,最妙的是用正在进城的一队骆驼商队衔接城内城外,过渡自然。进城之后,画面节奏放缓。城内道路纵横交叉,沿街店铺鳞次栉比,人物举止从容舒缓,或结伴而行,或揖让为礼,有官绅士兵、和尚乞丐、医卜星相、说书卖艺……城里有官府宅第,有酒楼当铺,铺面上的招牌,昭示着各行各业:“香醪”“孙羊店”“李家输卖□”等,一派繁荣有序的都市景象。正如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所载:“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

  运用中国传统“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卷中。远近人物,大小一致,几笔勾勒就神情兼具。大有城楼房屋,小见铺内刀剪,无不刻画清晰,而又不给人比例失调之感。笔墨上兼有界画和写意画的长处,以工带写,以写润工,以线写形,神情并肖。如此头绪众多、人物繁杂而无一处败笔,真可让人叹而观止!

  《清明上河图》,绢本,水墨淡设色。纵25.8厘米,横534.6厘米。后幅有张著、李东阳等金、元、明十三家题记,印鉴共九十方,又半印六方。宋张择端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赤霓”E书作品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