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小百科 作者:孟德
落花游鱼图 清/恽寿平





  (清)恽寿平《落花游鱼图》

  恽寿平(南田)是清代花鸟画家中“没骨”画法的集大成者。

  中国画是线的艺术,传统的画法,基本上都是先用线勾勒出形,然后再晕染填色。宋代画家徐崇嗣,是号称“野逸”一派创始人徐熙的儿子,宋代初年,以院画为主体的花鸟画重的是黄筌父子开创的“富贵浓艳”一派,徐崇嗣即改其父之法,创“没骨”画法,以期得到画院派的承认。所谓“没骨”画法,即不用线条勾勒,直接用色彩来表现的画法,但后代画家很少采用,直到清恽寿平,才又将它发扬光大,并且对后世画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鱼为描绘对象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陶器图案。后来的画家也常常把鱼作为绘画的题材。宋代的刘寀就有一幅很有名的《群鱼戏藻图》流传下来,恽寿平的这幅《落花游鱼图》明显地受其影响。但无论运思、构图、画法等,又都有所突破,完全是恽寿平自己的思想和技法。

  这幅画其实也可以叫“鱼戏图”或者“鱼乐图”。画的左上角,作者有题词说:“菰叶翠相结,藻影青可怜,鱼游其间。愿得惠子兮,从我于濠上之观兮。”惠子就是惠施,他与庄子曾经濠梁观鱼,庄子说这些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是鱼的快乐。惠施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一个可以无限延伸下去的辩论,见于《庄子·秋水篇》,恽寿平所取的,只是“鱼乐”而已。

  画面正中最醒目的地方,有一片刚飘落下来的红色花瓣。立刻引来十余条小鱼。但它们很快就发现这并不是食物,于是,就围着花瓣嬉戏游乐。十余条小鱼的聚散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八九条小鱼在花瓣的下方,聚在一处,或向或背。另一条小鱼,大概是刚刚才从远处赶来,正好填补了花瓣上面的大片空白,构思极为巧妙。这当然不是有的人所说的群鱼争啄花瓣,而强者为胜了,这样解读,完全破坏了作品的意境。鱼身用淡墨晕染,再用浓墨点睛。十条鱼的姿态各异,十分传神。水面上以淡彩点染出浮萍、水藻,用的就是“没骨”画法。整幅画生趣盎然,是恽寿平的精心之作。

  《落花游鱼图》,绢本,淡设色。纵65.5厘米,横30.1厘米。清恽寿平作。现藏上海博物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赤霓”E书作品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