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生物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作者:杨 全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如何培养初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像是生物实验中用来培养微生物的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双方认知上彼此认同,情感上互相沟通;行为上目标趋同,从而营造出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这样,学生对教师会产生好感,对该门功课肯定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会自觉地去钻研有关的知识,问题意识也必然产生,因此,平时教师应该注意和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留心观察尽可能发现每位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或潜在的优势,毫不吝惜赞美、肯定的言语。通过赏识鼓励学生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创造力的原动力和维持力,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学得越多越深入,就会发现自己有越多不懂的问题,就会越多地去思考提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真诚、接纳、了解、安全的学习氛围,创造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和各种媒体教学,激发学习的直接兴趣。学生对生物标本、模型、挂图、录像、电影、电视等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运用各种不同的直观教具,发挥多媒体优势,优化教学过程;如学习《水中生活的动物》时,我先在各小组的实验桌面摆放一个装有鱼的透明的玻璃鱼缸,同学们一进入实验室,一下子就被漂亮的鱼儿吸引住了,看着鱼游得真自在;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鱼儿是用什么来游的呢?”“它有鳍啊!看看,背上、腹部、尾部都有呢,还有鱼鳞……”我适时引导他们带着问题观察、探究:“请大家想一想、找一找鱼有哪些特点与水中游泳生活相适应的?”这样设疑,触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引导学生特别要关注学校周围的生物和环境。我校周边有十多个陶瓷厂、四个水泥厂、一个氮肥厂,造成学校里时常浓烟滚滚而且气味刺鼻难闻。我先组织学生调查学校周边的大气污染现状,探究造成环境恶化的因素,然后布置撰写生态环境小论文,向当地的有关部门反映,呼吁政府有关部门重视环保,不要只顾经济开发而牺牲环境,以便进行综合整治。
  
  (三)引导质疑问难,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气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说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只惟实;提倡相互合作,相互讨论,敢说敢问,多疑多问,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诱发和培养问题意识。在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时,教师最好事先给出一定的范围,以本课教学内容为中心展开,指明思考的空间,要杜绝学生为了好玩而提出与本课甚至与本学科毫无关联的问题。如在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时,我向学生指明主要从三方面思考:1.鸟类的外部形态是怎样减小飞行时空气对它的阻力的?2.鸟类是怎样减轻自身的比重的?3.鸟类飞行的动力从哪来?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了明确思考的空间,围绕主要问题进行探索,就不会乱来提问,慢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
  
  (四)组织探究解决问题,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点
  
  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了问题的探究过程,并最终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了提出的问题之后,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此时,学生的心境是良好的,这时是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极佳时机,教师要把握好,以引发新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要分层次,要把握好度,面向全体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由于班级人数多,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教育背景不同,知识、能力、情感水平也有层次性,因此,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也要有所不同。对思维活跃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完成一般的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他们积极思维,开展有创造性的探究性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把握好探究活动的梯度,提问时,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并且将机会优先让给学困生,增强其主人翁意识,达到人人都进步,个个得发展的目标,使全体学生的问题意识都得到迅速提高。
  
  (五)客观、正确的评价,是强化问题意识的手段
  
  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很想让别人感到自己具有能力,非常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取得成绩时,渴望得到教师、同学的肯定,如能及时予以肯定,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得到强化,将会更加积极思考,发现、提出、解决更多的问题。因此,正确的评价是教学活动的导向和成功的保证。教师要本着支持和鼓励学生不同的想法和回答、士接纳学生的错误的原则,对学生的问和答作出积极的客观的恰当的评价。能提出问题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提出有独创性的问题,就要高度评价,长此以往学生会乐意继续开动脑筋,继续提问,保持浓厚的兴趣,问题意识也就得到长时间的保持和提高。
  (作者单位:广西北流市北流镇勾漏初中,537400)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