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农村薄弱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思考

作者:宋瑞高 廖贵荣




  农村薄弱学校的产生有着较为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并成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障碍。近几年来,政府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已认识到农村薄弱学校存在的严重弊端,将加强学校建设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我们认为。在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过程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学生学习效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农村薄弱学校的差距
  
  据统计,就我国的中小学而言,农村薄弱中小学约占学校总数的65%~70%。农村薄弱学校的现状与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从社会角度看,农村薄弱学校的社会声誉不佳,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也引起学生及其家长的很大不满和社会的强烈反应,阻碍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并导致了城镇重点(示范)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和高收费的现象愈演愈烈。从教育本身看,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不高,使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和教育质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背离了义务教育的全民性、平等性、强制性原则。从学校内部看,农村薄弱学校的生源较差、办学经费不足、管理水平不高、教师队伍不稳定.学校工作运转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所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精神压力较大,学生在学习上则被动应付,学习目的不明确。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学校的发展.不利于少年儿童的素质培养和健康成长,又影响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着眼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人们对高水平、高质量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必须加大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和改革力度,这既是贯彻义务教育法的要求,是教育公平原则的体现,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农村薄弱学校的改善
  
  应该说,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多样化个性的素质教育的方法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农村薄弱学校而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广泛的表现能力,可以超越时空和宏观、微观的限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把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直接经验范围,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思维素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教育技术中时空变换、大小变换、速度变换、虚实变换等手段的运用,动静结合的教学内容和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系统性的优势,使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中,犹如身临其境,感染力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中,不断地从感性向理性过渡,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需要、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到知识学习和素质形成的智力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个别化教学,可以给学生充分的选择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能力掌握学习进度,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呈现次数,可以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使得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活动更能突出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面性、发展性、全体性、基础性等特点,真正实现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并有效地促进对学生的智慧潜能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现代意识教育。
  
  三、根据农村薄弱学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素质教育的构想
  
  在薄弱学校的建设与转变过程中,主要依靠两个方面的力量。一是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给予财力、师资及办学政策上的支持。二是学校自身团结奋斗、自力更生、不懈努力。其中政府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加强薄弱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力量,帮助改善办学条件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办好薄弱学校的前提条件。办好薄弱学校从根本上讲必须靠学校自身的艰苦努力。学校自身的努力在转变教育观念、内部管理机制、教育教学方式和效果等方面起着实际有效的作用。没有自身的艰苦奋斗、努力拼搏,薄弱学校是很难建设好的。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学校办学条件并不差,但管理水平、师资队伍的精神面貌以及办学质量都属薄弱一类。由于薄弱学校面貌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所以面对大面积的差生和学历达标程度不高的师资队伍。薄弱学校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人手呢?我们认为,关键是端正办学思想,改变经验型的教育教学方式。彻底放弃与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拼升学率”的传统做法,探讨一种切合实际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转变途径。这就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务真求实地从多维度进行探索、实践,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具体来讲,一方面由于任何好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落脚点都在教师身上,所以要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并进行信息传播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优化组合理论、教学软件的设计、编制、使用、选择和评价等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提高应用教育技术的认识和能力,以促进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条件差的可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幻灯、投影,录音等常规电教媒体,条件好的则可结合课堂教学尝试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并根据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设计、制作或选择富有教育教学改革思想和创新意识的软件或课件。另一方面。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深入课堂离不开教育媒体和配套软件的支持,因此农村薄弱学校在改变与建设过程中,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开展的情况下,应将添置教学媒体和软件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各薄弱学校可根据自己的经费来源情况和现有教学设备情况因“校”制宜、因“材”制宜。经费充裕、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可考虑建立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交互式教学控制系统、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环境。经费紧张、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可以把投影仪、幻灯机、录像机、电视机、银幕等常规电教媒体进人教室、进入课堂为目标,并可购置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科书相配套使用的投影片、幻灯片、录像带、VCD等教学软件。但各薄弱学校一定要在充分发挥原有教学设备作用的基础上,考虑更新或添置急需的教学媒体。不能谋求一步到位或站在较高起点上(这一点对绝大多数农村薄弱学校来说目前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使原有常规教学媒体闲置或弃之不用。更不能把多渠道筹措经费所购置的先进教学媒体仅仅作为学校硬件建设的一个条件,而忽视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真正作用的发挥。
  另外,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参与在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的实施,为实验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并建立奖励机制,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总之,只有把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渗透到整个教育体系之中,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现代化的使命,教育技术也才能真正体现它的素质教育功能和自身价值。现代教育技术更是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过程中。提高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广西富川县教研室,5427000)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