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2005年高考理综卷化学题特征与命题趋势

作者:唐 力 陆宇平

的物质的定量实验方案,但只是考核考生在新情境下某些基本的操作技能的运用、药品的使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用某些仪器的作用、某些实验步骤安排的目的,以理解设计原理、计算原理。从而将分散零碎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设计的一些要素等,整合在纯碱的质量分数定量实验下,其情境真实、自然;同时题目设计第(7)小题,以考查考生能否举一反三,原理上设计用不同实验方法,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从而体现了作答的开放性,可以充分考查考生的潜质。因此,本题情景真实,突出了化学学科特点,重点整合了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但是起点和落点都不高。作答:(1)样品重、砝码轻。(2)防止空气中C02、H20进入u形管中。(3)偏高。(4)把反应中产生的C02全部进入u形管中。(5)判断反应中产生的C02是否全部排出,并被u形管中碱石灰吸收。(6)(106(d-b)/44a l x100%。(7)思路1:在试样中加入0.1mol/L CaCl2将Na2C03转化为CaC03沉淀;思路2:在试样中加入6mol/L HCI使Na2C03转化为NaCI晶体;思路3:在试样中滴加稀硝酸直至不再产生气泡,滴加0.1mol/L AgN03溶液,将NaCt转化为AgCI;思路4: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标准H2S04溶液滴定待测Na2C03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思路5:将试样中碳酸钠溶液与酸溶液作用,测定生成C02气体体积的定量实验。
  又如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Ⅱ)第28题,是实验室制乙炔装置的形式变换,装置富有启迪与创新,以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性质的理解,同时关注实验的安全,体现人文理念。
  
  2.理科综合试卷命题趋势
  
  2.1重视基础.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法
  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基本的文字表达技能和使用化学用语的基本技能仍是高考试题的主题。教与学必需遵从课程标准要求,但不能任意拔高知识与能力要求,那样做反而导致学习的基础削弱。重视基础不是简单地记住基本知识的结论.而是关注知识的结论是怎么得来的,因为命题渗透过程与方法。关注情感、责任、价值的考查。这是化学课程标准中“着眼于提高2l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命题的一种趋势。
  2.2重视培养综合分析思维能力,关注思维的发散与创新
  提高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的提高。试题考核考生对题目情景的感知能力,图表和数据信息的加工能力,隐含条件的发掘,问题求解过程的方法的把握,过程的推演,主要靠综合与分析思维能力。要关注题目新情景分析和处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求解问题。
  2.3重视实验,关注探究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基础性实验题在高考中比重倍受重视,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实践形式,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载体,探究者在实验中可以不断发现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实验证明、表达与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I、Ⅱ、Ⅲ中均有基础性实验题由于设问角度好,能很好地区分出做实验与没做实验的考生.这对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只背实验而不做实验的现象是一个很好的警示。
  2.4重视化学知识的应用,关注化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和环境(STSE)的联系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STSE的课程目标,是课程发展的重要特征,反映在试卷I中的第29题苏丹红染料,试卷Ⅱ中第12题某酒精厂的酒精滴漏到一种化学品上酿成火灾的事件,引出对化学品的识别题。试卷Ⅲ冲隐形眼镜材料问题等,都体现了是高考命题与STSE联系的重要发展趋势。
  综上分析,可见三套试卷“重视基础,回归课本,联系社会生活,突出能力,保持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为基调,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试题将沿着这个基础,更关注试题情境化的设置,探究性试题的设计与思维的发散和开放,这是化学课程发展的必然,也是高考命题的总趋势。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54100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