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例说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行为方式的变化

作者:邱广欣




  尽管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异样的声音,但这些声音大多是针对新课程教育行为方式问题而提出的质疑。现以例说的形式,阐述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行为方式的一些变化。
  
  1.让学生自主选择荣誉称号
  
  【案例】新学期开学的第一次班会上,李老师提出新学期要让同学们自己选择荣誉称号。具体做法是:每个同学在纸上按“最希望得到”、“希望得到”、“认为自己能够得到”三个层次各写一个荣誉称号,在每个称号的旁边要注明获得这个称号的标准,每个称号的标准不少于三条。在本学期中,只要刻苦努力,达到自己定下的标准,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荣誉称号。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按照自己拟定的标准约束自己,班级各方面情况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期末的时候,结合每个同学的表现,参照他们定的标准,凡是达标的同学都获得了相应的荣誉称号。
  【评说】与传统评选“三好学生”的做法不同,让学生自选荣誉称号,自定获奖标准.既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也是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控、自我激励等方面的作用,体现了在学生评价方面“以生为本”的人本思想。
  
  2.新年,我给学生送贺卡
  
  【案例】每逢新年将至,校园内就会出现贺卡满园送的现象。同学们虽然从送贺卡中享有一份乐趣,但是确实有同学间因送谁不送谁而产生误会的现象发生。为避免这种情况,姚老师就送贺卡的利与弊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并达成如下共识:一是自制贺卡;二是新年联欢会上统一赠送。为了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收到贺卡,姚老师为班内48位同学精心准备48张贺卡,并针对每个同学的特点认真地写上新年的祝福。新年联欢会上,主持人宣读老师所写的新年祝福语,同学们据此猜出是送给谁的贺卡,一次次地把联欢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评说】老师给学生赠送新年贺卡的做法体现了一种平等的观念,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老师赢得学生爱戴与信赖的重要过程;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有效载体,也是融洽师生关系、增强教育实效性的一种创新举措。可以想像:在老师的贺卡和祝福中,同学的进步将日新月异。
  
  3.校长向全体师生三鞠躬
  
  【案例】有一所学校进了500本书放在阅览室,第一天就少了6本,图书馆要查.校长没有那样做。他在学校的黑板报上写了一句话:“人格是无价的。”图书馆少的6本书中第二天就送回了5本。校长又写了一句话:“朋友,你送回的不仅是一本书,而是你的人格,你树立了学校的形象,树立了校长的威信,谢谢你啦。”第三天最后一本书也被送回来了。他在课间操的大会上面对全校师生三鞠躬,并说,是大家提升了我们师生的人格。
  【评说】校长没有追查谁拿走书,是基于对学生的信任。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中的许多问题和错误不是品行问题,而是心理问题。从对全校师生的教育作用来看,查出是谁拿走书的做法是反面教育的警示,而此种方法则是正面教育中的启迪和引导。两相比较。无论是从管理的策略和教育的成效上来看,后者都优于前者。
  
  4.创建男女同学聊天室
  
  【案例】为探索有效解决早恋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魏老师创建起了“男女同学聊天室”。内容设计上有“男女谁的作用大”“男(女)生,我想对你说”等主题聊天活动。也有无主题的自主聊天活动;活动既有聊天沟通,又有演讲、辩论、诵读等多种形式;活动场所有室内活动,也有室外的野营、野炊活动。通过不同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学会了相处。一段时间后,男女同学之间写情书、递纸条的现象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自然和谐融洽的男女生关系。
  【评说】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处理好男女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少老师头疼的问题。魏老师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就是处理男女生交往的问题宜导不宜堵。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于异性产生好奇和好感,是正常的心理发育过程。如何引导中小学生平稳地走过这一段人生历程。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许多有效的教育行为证明: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做法.是及时地给学生补上青春期教育这一课,创造合理的教育情境,增进男女生之间的了解。消除他们头脑中对异性的神秘感,正面引导男女同学恰当地处理好同学关系。
  
  5.老师犯错,与学生同过
  
  【案例】制定“班级法律”,以法治代替人治,是李老师实施班级民主化管理的有效尝试。在“班级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提及:其一,班内的每一个同学都是“立法者”,使全体同学从一开始就进入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情境之中。其二是在老师的提议下,“班级法律”中特增设了“班主任”一部分,对班主任的权利、义务和违规的惩罚都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如“每月出现下列情况中任何一种,均罚款两元或罚扫教室一次:(1)对学生发火超过一次;(2)下课拖堂2分钟以上;(3)错批评同学一次;(4)用不文明语言侮辱学生人格”等。并且在“班级法律”中还明确规定“全班同学每月以无记名形式对班主任工作投一次信任票,信任票未过半数,罚独自扫教室一次;连续两次未过半数,由班委会向校长写投诉信”等。在“班级法律”的实施过程中,李老师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使公正公平的观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潜滋暗长。
  【评说】在现实的学校教育实践中,学生面临的最大的不公正不公平的情感体验,就是师生间的不平等。老师似乎拥有一种特权。即可以不顾及学生的自尊,伤害学生的自信,危及学生的身心健康等等。而所有这些又都是在“教育学生”“为了学生好”的名义下进行的。这就使这种伤害虽不合法但是却似乎是合情合理的。可能会有人辩护说:老师的初衷是好的。蔡元培先生说:“欲知未来的社会,须看今日的校园。”如果构建社会的公平公正乃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的话.那么在中小学生的心灵深处植下公平公正的种子就是追求这种社会理想的最基础性的工作。而让学生生活在公平公正的情感体验中又是植下“种子”并使种子生根发芽的有效途径。
  
  6.让后进同学作颁奖嘉宾
  
  【案例】在班内的一次总结表彰会上,冯老师特意安排后进的同学走上前台。以“颁奖嘉宾”的身份为在不同方面取得进步的同学颁发奖品,并发表颁奖感言。这些后进的同学怀着激动而复杂的心情走上颁奖台,向获奖同学颁奖致贺。在颁奖感言中有的同学说:“祝贺获奖的同学,相信下次获奖的同学中会有我的身影。”也有的说:“为获奖同学颁奖对我是一种震撼,也是一种激励。”在以后的日子里,这种激励产生了巨大的力量,推动着后进的同学,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
  【评说】魏书生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埋怨“后进生”的难以教育。更多地要思考是否因我们自己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让后进同学作颁奖嘉宾”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但它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有效方法。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我们的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