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让学生的作文有一件美丽的外衣

作者:李萃雁




  唐代诗人李白奉召来到长安,对杨贵妃的“国色天香”,曾写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诗句,意思是见到云彩就想她的衣裳,见到花儿就想她的容貌。春风吹拂着栏杆,在露水滋润下花朵显得更加浓艳。诗人巧借牡丹来喻人、衣裳来映美,令人赏心悦目,遐想联翩。
  学生的作文,同样需要一件熠熠生辉的衣裳。
  那么,如何去指导学生提高作文语言表现力,让他们的作文穿上一件美丽的外衣呢?笔者认为:
  
  一、勤积累
  
  积累好比语海拾贝。大海边,翻滚的浪花会不时将美丽的贝壳送到沙滩上,聪明、爱美的孩子总会不辞辛苦地去寻找,拣拾多了,又会把它们装缀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语言的“贝壳”来自哪里?来自教材中一篇篇精美的文章,也来自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来自生动活泼的民间语言。那些富有表现力的佳词妙句就是学生们要寻找和拣拾的“贝壳”。在他们的佳词丽句积累本上,会这样分类:
  1.形容词。那些常用的状景状物、绘声绘色的形容词,学生们会分门别类地积累,如形容“绿”这一颜色,就有“深绿、浅绿、草绿、墨绿、蛋青色、藕荷色、苍绿、翠绿”等。
  2.成语。成语大都来源于经典著作、古代故事、寓言,有很强的表现力,成语是中华民族生活语言中的精华,富有深厚的文化含义及语言表现力,无疑是学生积累的重点之一。
  3.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常用修辞应成为学生的“掌中物”。
  4.一些熟语。不仅积累那些今天还具有鲜活生命力的熟语,还要善于在生活中学习语言,积累那些来源于生活,具有鲜明时代感的谚语、歇后语、俗语等熟语。
  5名言警句和一些活泼、优美的句子及文章片段。只要有心拾“贝”,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材料库一定会日见丰富,最终实现“仓满廪实”。
  
  二、多运用
  
  有句俗话叫“唱戏的,三天不练手生;打拳的,三天不练手生”。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实际运用,只有常用才会纯熟,常用才会常新。运用的过程,就是吸纳和创新的过程。实际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指导和激励学生把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贯穿于学习语文的全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如口语交际、演讲、辩论、练笔、写作乃至于回答问题等,都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写作,更是提供给他们展示语言能力的平台。每次写作,都提醒学生要将本单元课文学习到的近期课外阅读积累的优美词句,尽可能的运用到作文中。我还常运用手抄报和专栏的形式,以“作文优美语言集萃”为题,让学生们展示自己作文中的精彩句段,因此,学生对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兴趣越来越浓。假以时日,学生的语言表现力一定会大大增强,说话、写文章就会文采斐然, “熟能生巧,巧能生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要在运用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
  
  三、善锤炼
  
  古今中外的语言大师、文学家们,都是很讲究语言锤炼的,而且越是出色的作家,越是注重语言美的追求,我国古代许多诗词更是锤炼语言的典范。“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诗),学生也应该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
  我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引导学生锤炼语言。
  1.变空泛为具体。不少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有泛泛的叙述,缺乏具体的描写,这种空泛的叙述在学生的写作中颇具代表性。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试卷发下来了,我的语文超过了90分,心里非常高兴。可有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面前说了很多讽刺话,这对我的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学习的信心。
  同学们怎么讽刺我?对我造成了怎样的刺激?我心态怎样?不具体。经过课堂讨论,把它改成:
  语文试卷发下来了,哈,92分,万岁!我想叫想唱,想蹦想跳,想让所有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分享我的喜悦。几个同学走过来,我笑着迎上去,准备接受他们的祝贺。哪知钻进耳朵的是一串嘲讽—一“看美的,麻雀成凤凰了!”“哼,抄来的分也自豪!”“嘻嘻嘻……”“轰!”我脑袋一炸。眼前暖融默的阳光一下子变得冷飕飕的。我想哭.痛痛快快地哭!不!我不能哭!我要用更多的90分向他们证明:我这只麻雀能变成凤凰!
  改动后的文字有语言和心理描写,还有环境的点染,不再是空虚的轮廓,而是有了具体的形象。
  2.变冗繁为精粹。不少同学在写议论文举例论证时,往往像写记叙文一样从头到尾一一道来,文字冗繁,结果必然是费力不讨好。例如有个同学在论证“人生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取得丰硕成果”这一观点时,选用了多个事例。而其中的贝利、巴尔扎克、爱迪生这些人们耳热能详的事例,通过提炼,只用了一组排比句:“正因为贝利不懈地追求,才有1200多次精彩的足球射门;正因为巴尔扎克不停地进取,才有包含94部小说的《人间喜剧》;正因为爱迪生不断地开拓,才有1000多项举世瞩目的发明。”可称得上言简意赅,句式精美。
  3.变平淡为新奇。有些学生作文喜欢信笔写来,不注意推敲,给人以“清汤寡水”的感觉。其实只要稍加“修理”,就可以平淡为新奇,魅力陡生。请看下面的例子:
  (1)几场春雨过后,一些小草就长出来了。
  (2)一看墙上的挂钟,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和鞋子,几步跑进卫生同,拿起牙刷,挤上牙膏,很快刷完牙。拿起毛巾,在脸上洗了几把,飞快地跑出屋子。
  这几句的表达非常一般,如果雕琢一下,那可就不大一样:
  (1)几场春雨过后。一些性急的小草就探出了尖尖的小脑袋。 (这样一改动,就把小草拟人化了,也就生动有趣多了。)
  (2)一看墙上的挂钟,要迟到了。我蹬开被子,翻下床来,拉过衣服,套上鞋子,几步窜进卫生间,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口中胡乱戳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两把,飞快地冲出屋子。(换了几个动词。感染力却截然不同。)
  4.变呆板为鲜活。语言呆板是很多学生作文的通病。要使语言鲜活,思维要展开,笔法要灵活。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
  (1)老师说文言文要过三关:背、默、译。我有办法对付一混!就说背吧,背不出我就压低声音咕哝,老师不耐烦了:“算啦,这次算你过关。下次声音大点!”
  (2)过三关?那好!请看我“巧过背诵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前几句吐字要清晰,增加“透明度”)。“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中间几句节奏要快,滚瓜烂熟嘛)。“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究竟是孙子有儿子,还是儿子有孙子?不妙,压低声音!)孙子……儿子”(声音极低.连自己也不知道是背书还是念经)。
  “好啦好啦!这次算你过关,下次声音大点!”老师终于挂出了“免战牌”。
  相比较,①段显得呆板乏味,②段则灵动鲜活多了。
  5.变凌乱为整齐。下面这段文字,虽然表意清楚,但句子凌乱,降低了文章的节奏美和感染力。
  每年的同一个时候,父母总是第一个记起子女们的生日,于是便四处张罗,奔波劳碌,只为换取子女们的一丝微笑。记得父母除了送上珍贵的生日礼物外,尽管歌唱得不好,还给子女唱《生日快乐》,还会抚摸着我们稚嫩的小脑瓜,寄予一声声深情的叮咛……正因为如此之多的“忘不了”。使我年幼的心早已开始把父母的生日铭记在心。
  把中间几句整理成:
  忘不了,父母拭干汗珠捧上珍贵的礼物:忘不了,父母顶着沙哑的声音唱起“生日快乐”:忘不了,父母抚摸着我们稚嫩的小脑瓜,寄予一声声深情的叮咛……
  这样一来,句式整齐划一,便有了音乐美。
  总而言之,只要勤积累、多动用、善锤炼,相信学生们的作文也一定会有一件流光溢彩的外衣。
  (作者单位:贺州市八步区仁义中学。广西贺州542800)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