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化学教学渗透感恩教育的几个切入点

作者:莫战员




  如今,在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的比例非常大,即便不是独生子女,在家也是多受父母的过分溺爱,特别是有些学生家处偏僻的山村,家庭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们父母深怕委屈了孩子,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给自己的孩子过上富足的生活,由于长期养尊处优,使得他们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对父母的劳动不珍惜,不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这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吃不得苦,不知恩,不感恩,更不会报恩。面对这种种问题,经过仔细思考,笔者认为学生不是天生就有不良习惯,而是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已不适应现在的学生。根据现代中学生的心理,在化学教学中找准切入点,适时地进行感恩教育,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可激发学生的良知。
  现在的高中化学教材,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章节的后面都介绍一些化学史,特别是一些著名科学家的重大成就。尽管这些内容是属于阅读部分,但它隐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除了介绍科学在学术方面的成就,还介绍科学家的奋斗历程以及伟大的人格魅力,可用以感染学生,达到教育与教学相得益彰之目的。
  
  切入点之一:元素周期表创始人——门捷列夫的故事
  
  高一化学第五章的第二节和第三节,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当讲到元素周期表的时候,笔者跟学生讲述了下列内容:
  门捷列夫,俄国化学家。在他16岁的时候,他爸患病眼睛失明,失去了工作,他父母共生有17个孩子,门捷列夫是最小的儿子。他爸失去工作后,家庭重担就落在其母亲德米特里也芙娜的身上。他的母亲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异常能干,不管生活多么困难,她依然维持让孩子们接受学校教育,把他们教养成为有文化的人。
  她为了这一个最小的孩子能受到高等教育,克服了许多困难,把家从西伯利亚搬到彼得堡。门捷列夫在那里考进了中央师范学院,在师范毕业时,他所敬爱的母亲逝世了,后来他在一部著作的前言中,曾经有一段纪念他母亲的话:“这部著作是一个小儿子献给母亲的纪念品。为了使这一个儿子能得到很好的科学教育,她曾经费尽了最后的精力,临终时,她还说:不要幻想,要坚持工作,耐心地寻求科学的真理吧。我将永远记着母亲临终的遗言。”门捷列夫说到做到,孜孜不倦地研究元素周期律,他不拘泥于前人的结论,大胆创新,天道酬勤,终于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制成了最初的元素周期表,给后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为人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门捷列夫的伟大不仅在于科学上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他非常尊敬和感激他的母亲,并以工作上取得的成就来报答他的母亲,门捷列夫这种在科学上不断追求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的父母也很辛苦,甚至有些比门捷列夫的母亲还辛苦,请同学们想一想,大家都知道父母的辛苦吗?我们感激过自己的父母吗?想过将来要报答父母吗?笔者在说这几句话的时候,观察学生们脸上表情,可看出很多学生心灵上受到了一次震撼。
  
  切入点之二:居里夫人发现钋的故事
  
  高一化学第六章是《氧族元素》,其中就有钋元素,在介绍到钋元素时,笔者又讲述了下列内容:居里夫人对很多种矿物标本逐个检验有无放射性。当她检验到一种沥青铀矿和一种铜铀云母矿时发现它们有很强的放射性,她认为其中必含有某种含量很少但比铀的放射性强得多的新元素。经过几年的艰苦实验,她才得到一点点富集了这种新元素的硫化铋,它的放射性远比金属铀的放射性大得多。居里夫人把这种新元素命名为“钋”,这是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
  居里夫人少年时就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在青年时代又爱上了科学,决心要以科学振兴祖国,为波兰争光。居里夫人不仅是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之一,而且是一个高尚无私的人。她一生研究所获得的巨额奖金,几乎全部用于接济穷苦的学生,或支撑科学团体,而她自己却过着简朴的生活。我们应向她学习,不追求物质享受,胸怀大志,报答父母,报效祖国。
  
  切入点之三:侯氏制碱法的发明人——侯德榜的故事
  
  侯德榜在国外留学毕业以后,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国发展民族工业。打破西方技术垄断,自力更生,自己研制出纯碱的最佳生产工艺,生产出纯度很高的“红三角”牌纯碱。侯德榜不申请专利,他要让全世界所有国家受益。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不能走“只教书,不育人”的极端路子,以上的几个切入点是课内知识的延伸。学生在学了课内知识以后,接着听到一则感人的故事,精神为之一振,学习的内驱力被激发,感恩教育也自然渗透其中。
  
  (作者单位:环江县高级中学,广西 环江 54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