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让孩子的生活充满“幸福感”很重要

作者:章睿齐




  2002年,经济学家卡尼曼,因在经济学研究中导入心理学创立“前景理论”而获诺贝尔奖,在颁奖演说中他花了3分钟推介华裔学者奚恺元的“幸福学”研究,学术界终于睁开了被GDP增长红尘所遮蔽的双眼,发现人生还有更深层次的目标,即追求幸福。
  人生来就是不懈地追求幸福的,而幸福决不等同于金钱,甚至与之关联甚远。人们往往在行走的途中,错误地把行走当作目的而忽略了观赏沿途的风景,造成人生的错乱。这种现象在教育中尤为严重。
  孩子的命运取决于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父母掌握着孩子的幸福。爱孩子的父母们,在要求孩子出类拔萃的同时,请努力地提高自己吧,这样才会让孩子充满“幸福”地活着。
  学校与家庭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场所,学习本身应是快乐的,知识的获得、想像的拓展、兴趣的探究、思维的升华,其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可我们的孩子——学生却正在远离幸福,变成失却歌喉的百灵。
  
  “我不但厌学,还有些厌世”
  
  一位正在深圳某重点中学读高一的16岁男孩小星这样诉说:“别人都以为我很幸福,家里住着复式楼,父亲是博士出身的总工程师,母亲是大学教授,我是他们惟一的孩子。其实,我生活得一点儿都不幸福,父母对我的期望值过高,硬是想让他们心中的理想在我身上得到实现,而我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他们的要求,他们便对我失望甚至有点愤恨,常给我脸色看,有一次竟因为我考试得了83分而对我大打出手。我觉得活得太累了,有时候不但厌学,而且还有点厌世。”
  一个16岁的花季少年,说出这样伤心绝望的话来,不能不让人感到震惊和心酸。
  
  “进重点中学对我是个灾难”
  
  有个读高二的女生小蕙是从一所普通中学考进重点中学的。从普通中学考入重点中学,这本来是一桩好事,可她说:“进入这所中学以后,我的心情坏透了,以前很爱我的爸爸妈妈,现在都不再爱我了。”
  在普通中学读初中时,小蕙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所有的考试不是第一便是第二,父母对此感到很骄傲,对她真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可上了这所重点高中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无论她怎样努力,都有20多名同学考在了她的前面。上进心极强的她一时有些不知所措。可父母并不理解她的难处,面对她学习成绩的“落后”,气得大发雷霆,骂她不努力不争气,从未打过她的父亲还狠狠地打了她一个嘴巴,母亲对她不理不睬。她何尝不想还像以往那样总拿第一而让老师同学及父母都笑脸相迎呢?可她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我爸爸妈妈的心目中,学习成绩拔尖是好孩子的惟一标准,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小蕙无可奈何地这样说。
  同小蕙父母持一样教育观点的家长还不少,在他们眼中,孩子的品格、习惯、能力甚至于心理健康,都远比不上学习成绩更为重要。
  
  “老师,你能不能给我多打2分?”
  
  小亮是从一所普通小学考入深圳某重点中学的初一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在小学时原来一直名列前茅,但进入这所重点中学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从原来的尖子生变成了现在的中等生。对此,他的父母伤心之极,一边大骂他“不争气”“不上进,没出息”,一边找家教上门给他补课,以求他重新在班里拔尖。
  在学校上完课,回家还得再上家庭教师的课,小亮的全部生活内容除了上课就是写作业,
  看电视、出去玩都成了梦中的事情。严厉的父亲告诉他:“如果考试再达不到90分,就别回家见我。”可两个月过后,小亮的一次数学考试只得了88分,这与父母给他规定的不得少于90分的目标还是相差了一些。放学了,同学们都背起书包回家了,他依然在数学老师的办公室前徘徊。直到老师要走了,他才鼓足勇气,蚊子般小声地说道:“我爸要求我每次考试必须要在90分以上,老师,你可不可以帮我一次?”望着他这般可怜的模样,老师有些感到奇怪:“是不是让我把你做错的题再给你讲一下?”他胀红着脸说:“不是,那已经来不及了。你可不可以多给我打2分?”这怎么行?老师自然难以从命。那男孩遭到了老师的的拒绝,竟哭着跑了,一晚没敢回家。
  难道88分同90分的差别就真的那么重要?它比一个孩子健康的心态,比父子之间神圣的亲情都更珍贵?
  
  “爸爸妈妈,我无法面对你们……”
  
  另一重点中学高一年级的一名女生小梅,中考分数离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还差着60多分。她父母走关系、托门子,最后花了5万元学费总算在重点中学为女儿占了一席之地。为了让女儿安心学习,母亲辞退工作,专门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陪女儿读书,父亲则留在深圳宝安区与人合伙办厂拼命赚钱。一家人一星期聚上一次,每次父亲见她,问的总是学习。由于孩子基础差,在重点中学里犹如乌龟和千里马赛跑,她总是落后一大截!于是导致严重的自卑倾向。期中考试后,她坐在咨询室里哭了好久,她说父母对她期望值那么大,她真不知该怎么面对那可怜的父母……
  学校与家庭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可对我们的孩子而言,曾几何时,正变成暗无天日的人间“炼狱”,“朝六晚十”,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再加上分数“催命”,考试“压迫”,哪有幸福的立锥之地?心灵和情感已被“沙化”得刮起“沙尘暴”,大家都把幸福预期在将来,把希望寄托在高考,已经忘了“活在当下”,认为人生是可以轻易调度和置换的,窄化了视野的同时也窄化了心灵,机械地记忆、反复地操练,挫伤了灵性,挫伤了创造力,更挫伤了完整的心灵情感,不仅使得校园成为“失乐园”,而且也使得学生成为被幸福遗忘的人。新童谣曰“起得最早的人是我,归得最迟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活得最苦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这便是孩子们生命质量的活证。
  其实,对人生而言,幸福是不可以存储和转移支付的,我们不能牺牲今天的幸福去换取明天的幸福,幸福是一种生命元素,与生命是水乳交融的,幸福是一种生命技能,错过了学习最佳时机是很难补救的。珍惜生命,包括珍惜生命的每一部分,因为它们都是同样独特而珍贵,教育和教育者无权舍弃孩子青春年华的幸福,不管以什么样崇高的理由,即使是孩子自己也没有这样的权利。
  教育的根本目的应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让人成长为自由的、全面的、大写的人。其中幸福感是最重要的要素。
  生命是美丽的,也是脆弱的。仅仅是在南方某沿海城市,短短的一个多月:10月9日,某名牌寄宿高中一高一学生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跳楼身亡;10月18日,某初一13岁女孩因为担心要补交10万元择校费而服毒自杀身亡。她在给父母的遗书中写道:“我是个差生”、“我死了可以帮家里节约10万元”。2005年10月25日,一名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因不堪压力离校出走;11月17日,一名初三学生因“抑郁、厌世”跳楼自杀,在遗书中他写道:“我列出一张单子,左边写着活下去的理由,右边写着离开世界的理由,我在右边写了很多很多,却发现左边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写的,回想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