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素质教育实施困境的政策审视

作者:龚美君 许桂芳

有短短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中,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关于素质教育的主要政策文件如《意见》、《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决定》等,都是对客观问题的政策宣示,许多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措施尚未制定完成。即便是近年来制定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以及《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对现阶段在我国成功实施素质教育所需要的社会和教育支持条件也没有作全面具体的分析,对已经出台的相应政策措施的效果也没有进行充分的总结和论证。总体而言,素质教育政策配套措施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第一,《决定》中指出,要在全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但迄今为止,素质教育的政策仍主要以基础教育为主,这也使得其他各级教育对自身如何开展素质教育的政策问题、政策目标都不明确;同时素质教育政策落实所必需的评价制度政策、财政保证政策等也都没有建立起配套的保障体系。第二,社会系统对于素质教育政策实施的保障制度和相关的人才政策、科技政策、就业政策、资源政策等还远未形成一种合理的配套政策体系。第三,宏观、中观与微观的素质教育政策尚未配套。一方面,在制定宏观层面上的政策时,政策措施仍有“一刀切”之嫌,对各地素质教育的开展,未能做出有效的分类指导;另一方面,地方政策还未建立起与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相呼应的错落有致的体系,中观、微观层面区域性政策,如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方案与具体目标的制定和落实也不尽如人意,等等。
  
  三、素质教育走出困境的政策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知,要走出当前素质教育的困境,就应该注重对素质教育政策内容的适当调整,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其政策体系。具体而言:
  第一,完善素质教育政策的咨询机制。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成立和扩大素质教育政策咨询组织,进一步发挥专家学者及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政策运行和决策过程中的咨询作用。同时可以依托相关咨询组织对已有的素质教育政策体系进行梳理,明确现有具体政策的时效,并对单项政策进行整合,强化单项政策的层次,以清晰政策目标体系;还可以通过咨询组织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从而诊断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等等。总之,要在素质教育政策的运行过程中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们的专业性优势。
  第二,出台支持性的单项配套政策。当前应尽快完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的配套政策措施,形成体系和层次完整的政策系统,以加强国家教育政策对素质教育改革的前瞻性的、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
  一方面必须根据需要适时出台素质教育实施所必须的配套政策;另一方面也要求各层次的政策决策部门出台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政策时,必须对素质教育政策的相关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协调好各单项政策之间的关系,防止政策之间的重叠交叉,实现素质教育政策体系结构的优化。另外,鉴于素质教育政策目标范围扩大的现实,应该尽快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出明确具体的目标,改变一刀切的做法;同时明确设立素质教育政策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的阶段性目标,并出台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具体细化的配套政策措施。
  第三,健全素质教育政策实施的监控体系。要通过对政策现实运行状态信息的获取,加以分析和判断,对政策运行偏差状态予以纠正。另外由于不同的政府官员、学校领导、专家学者、教师、大众媒体及学生家长等利益主体都存在着自身的利益诉求,各自站在自身的立场对素质教育政策运行的状况做出判断,不利于真正了解到素质教育政策的真实状况;而在素质教育政策信息的不可能完全被获知以及存在政策信息不可避免被部分垄断的情况下,对素质教育政策执行主体进行必要的监控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完善素质教育政策评估制度。通过完善素质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教育督导和论证制度,及时总结改革中的经验教训,使素质教育政策的决策和实施体现为一个在不同层次上反复进行调整和修订的渐进的决策过程,最大限度地降低素质教育政策的成本和代价,提高教育政策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龚美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北京,100875;许桂芳,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西南昌,330027)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