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与新课改理念的融合与冲突

作者:王世光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无疑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精神。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与新课改理念相背离的现象,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问题一:“用教材教”还是“用课件教”?
  新课改一直强调,教师不是被动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这是对教师创造力的一个解放,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握了教材的精髓之后,才可能真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实践中,有的教师把教材某一课的内容结构、图片、教学流程完全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课件操作便捷,如行云流水。然而,我们要问:如果按照课件所展示的教学流程,直接用教科书、粉笔、黑板完全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那么,这样的多媒体课件的价值又何在呢?有的教师则走向另一极端,完全抛弃教材,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自由创造”,仿佛这就是所谓的“活用教材”。教材内容的设计与编写是紧扣课程标准的,对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很多教师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首先想到的是画面的精美、衔接的流畅等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没有事先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教学目标。这种现象在文科教学中尤为突出。例如,教材围绕经营活动讲“诚信”问题,很多老师在课件中插入《狼来了》的动画作为导人,接着让学生讲关于诚信的成语、讲自己不守诚信的记录、建立诚信班级、建立诚信学校等内容,课件画面甚是美观,但只是引导学生泛泛地讨论诚信问题,从头到尾没有围绕经营活动来谈诚信。此外,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老师为了“省力”,直接从网络下载多媒体课件,不加改造就应用到教学当中,这种状况的后果可想而知,其教学效果还不如传统的照本宣科。
  由此可见,通过多媒体课件来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是好的,但必须以把握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为前提,有创意地设计课件,更不能喧宾夺主,把教材内容撇在一边,至少到日前为止,教材仍然是最为基本的教学资源。
  问题二:“减轻负担”还是“增加负担”?
  多媒体课件大大地丰富信息的表现力,易于学生更准确地掌握知识,增强教育的效果。例如,天体的运行、地质的变迁、气候的变化、物体的碰撞、分子结构的改变等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图形演示,使原来需要许多课时仍然讲不清楚的知识变得一目了然。这样不仅使学生减轻了学习负担,而且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缩短了认知过程。
  然而,我们也不能对此过于乐观。虽然多媒体课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但它的消极后果也是明显的,经常会出现“信息超载”的现象。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有效处理那么多的信息,结果,过去由教师主导的“满堂灌”,披上了信息技术的外衣,摇身一变为多媒体课件主导的“满堂灌”。很多教师都以为这是课改的新潮流,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穿新鞋走老略”的现象,只不过更为隐蔽罢了。
  当学生习惯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之后,一个更为隐蔽的消极后果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例如,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物体碰撞的过程、细胞的分裂等过程用模拟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确减轻了学习的负担,但长时间这样,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很有可能被削弱。学生课后要处理的那些有价值的信息,很多只能用高度凝练的文字来表达的信息,他们是否能吃得消呢?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媒体课件到底是起了“减负”的作用还是“增负”的作用呢?
  由此可见,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必须把握一个“度”,哪些是值得通过课件传达的信息,哪些是不必要通过课件传达的信息。能够用语言描述清楚的,尽量不要用多媒体课件,非用不可时,也应该注意与语言叙述相结合。教师更不应该把所有数学内容包括大量习题都“灌进”课件,否则,结果会适得其眨,课件成为学生不可承受之重。
  问题三:“情感教育”还是“休闲娱乐”?
  很多老师接受了新课改的理念,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特别是在文科的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来强化,比如,在课件中插入诗情画意的配乐、动人心弦的电影片段、富有创意的动画,学生的情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们对于传统的教学媒介而言,多媒体课件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利器。
  但是,任何事情过犹不及。一些教师以为课堂气氛热闹、学生高兴,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同标就达到了。这种错误的思维也影响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很多老师把课件作为取悦学生的工具,关注的中心不是学习内容本身,而是课件听具有的娱乐品质。一堂课下来,学生印象最为深刻的并不是探究的过程,而是多媒体课件所展示的动画形象、精美的配乐乃至电影片断。例如,有的教师在制作“秦国一’统”的课件时,就把张艺谋导演的《英雄》片断放给学生,作为了解秦国一统的背景,这完全忽略了电影剧本的写作意图,更忽视了这部电影是一部商业娱乐片。又如,有的语文教师在讲授毛泽东诗词时,课件上随着“鹰击长空”字样的出现,飞出一个雄鹰展翅的动画;随着“鱼翔浅底”字样的出现,冒出一条鱼游来游去的动画。课件中的这类视频多了,不仅不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反而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高兴,也只是把课件作为娱乐消遣对象而已,何况这些东西多了、看久了,学生也会产生审美疲劳,渐生反感。
  由此可见,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适当考虑“激情”因素是必要的,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彤成;但不能“煽情”,把课堂弄成“快乐大本营”,这样课件的目的就变成了休闲娱乐,而不是情感教育,显然违背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初衷。
  总之,作为一种技术产品,多媒体课件也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有利于新课改理念的落实;用不好,则可能在教学中逆新课改理念而行。因此,在课程改革初期,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与新课改理念之间既有融合也有冲突,这也是正常现象。随着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应用的不断完善,随着广大教师对新课改理念认识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必然会在推动教学方式变革过程中起到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0008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