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旨在改进教学的课堂研究

作者:韦国锋




  什么是课堂研究?本文通过案例介绍并结合有关文献研究,把课堂研究定义为:为改进教学而进行的关于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系统调研,并阐明课堂研究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研究的区别,以及课堂研究所采用的“课堂调查”等基本方式方法。
  
  一、案例
  
  我带着初中英语课本、笔记本电脑和3本学生英语作文本走进初一(5)班教室,开始上“五一”节长假后的第一堂课。教案是早上重新设计的。 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们分组(4人)说一说假期活动,然后通过同学“推荐”,让两名学生上来讲述他/她的故事,学生们反应很积极。接着请值日生来朗读我事先划定的50个单词,其他学生听写。开始值日生的声音较小,同学们听不清楚,有些单词我就重读一遍。到了第3、4个单词,我不再介入,而由学生完成了50个单词的听写。我给学生2~3分钟自我检查。有些学生问:take awav中间不写一横,对不对?我说对,但大家要弄清:加了一横变成了take—awav,是什么意思?让一个学生来念单词,其他学生听写,这种做法跟其他两位英语教师的做法不同。
  最后,我请3名学生在班上朗读他们的作文。我说这3位同学的作文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我本想让学生们对作文发表看法,但大家似乎没感觉,问他们是怎么想的,很久没得到回应。有个学生说再念一遍吧(听不清),我说没时间了。
  于是,我对这3个学生的作文做了点评,指出其中的一些缺点(因为把握不好学生的反应,我没仔细评讲,更不想指出太多错误之处,而以表扬为主)。
  这样,交流故事、听写单词、展评作文,三大活动就占用了整整一节课时间。原来打算安排的一个自学(语法)活动没时间实施了。
  课堂秩序很好,并没有出现异常情况。这大概是因为我是“生人”,学生对我“客气”。课后我问一男生,他说(课上得)挺不错的,声音很洪亮。
  课后我也觉得这节课尚属“正常”,没有特别的兴奋,也没有特别的失落,只是我心里隐约有一种不够满意的感觉。进一步反思后,我才发现,其实这“平淡的”课堂里面的确包含了不少可以探索的信息。
  我的反思:
  1.课堂设计(理论假设)很重要。因临时改变了教学方案,所以这节课活动的处理显得有点粗糙。但正是“粗线条”的课堂设计,才让我比较从容地处理课堂中的一些“突发”问题,而不必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2.明确一个观念:给学生机会,他们就会学得很好,在这节课中确实如此。
  3.学法的指导还要更加细致,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比如,怎样从同学的发言中学习)。
  4.只有亲手操作,才能更真实地学习课堂;只有亲自变革课堂,才是研究课堂的更有效途径。
  5.实践,在哲学意义上,其本质是创新。实践就是不断地创新,不断地采取辩证的否定。
  
  二、什么叫课堂研究
  
  课堂研究是教师对教和学的系统的研究过程,它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通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仔细观察与反馈信息的收集,以及周详的实验设计,任课教师可以更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具体地知道学生对特定教学方法的反应。
  课堂研究应建立以下三个经验假设:
  1.学生的学习质量与课堂教学质量直接(虽不是惟一的)相关,因此,提高和改进学习的最有效途径是改进教学。
  2.为了改进教学,教师要清楚地表达教学目的和目标,并为此收集有关具体的、综合的信息反馈。
  3.对来自自身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最能改进教学。
  从以上案例及三条假设中,也许会觉得课堂研究是如此的简单。但即便是最简单的研究形式,课堂研究也要求教师对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和记录,并采取改进的措施。这种最简单形式的课堂研究,正是我们对“课堂研究”的最初定义:为改进教学而进行的关于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系统调研。而且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课堂信息收集的增加,会逐渐进入课堂教学的更深层次,对具有挑战的问题需要去研究解决;学生的学习成果需要去阐释。
  有学者认为,课堂研究包含三个层次的研究,即课堂环境研究,课堂内容研究和课程教学研究。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单位,从而也是学校教育实践的基本元素,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问题信息,可供探索。
  
  三、课堂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的异同
  
  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帕特里夏·克罗斯和汤姆·央格罗两位教授认为,课堂研究在目的和设计上不同于传统的教育研究。传统教育研究常常是跟大学教育学院或教育心理系相关联,其目的是要发现有关学习的潜在“规律”,他们运用自然科学方法,通过排除其他变量而把某个(类)学生“理想化”,从而得出关于学习或教学的一般性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这种研究方式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当你把相同的变量放在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那么研究“结果”就会与实际相差甚远。由此可见,课堂研究必须依托于特定的场景。
  课堂研究也称“自然主义的”或“人种学的”探究,是对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此外,它还是互动的、多焦点的、相关的、形成性的和具体的研究方式。与传统研究方式的“技术性”相对,课堂研究体现了“对话性”。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双向改进过程,在英国,甚至有教师让学生参与到其中的研究活动中,学生成为自己的研究者。
  我们不要由此认为,课堂研究是不确定的、软性的研究,相反,为了从教学实际中提炼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习理论,教师必须进行严格的、扎实的研究。
  
  四、如何进行课堂研究
  
  课堂研究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如何从学生那里获得有关信息呢?首先需要调研的工具和技术。然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从中得出理性认识成果。一般课堂研究的基本方式有:
  1.课堂调查
  课堂研究常用的方法就是课堂学习情况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以下几种方法将有助于课堂研究的有效进行:
  (1)匿名调查。采用匿名问卷,不必确切地知道是哪个学生提供的信息,只是关心学生的“类”信息,通过简单统计反映班级的学习状况。
  (2)问题信息的反馈。将问卷调查结果告知学生——当然是指统计信息,这样可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3)最具挑战性也最有价值的工作是在办公室里自己或跟合作伙伴进行的学生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做出下一步“怎么办”的教学决策。
  (4)及时反馈。教师要把自己的信息反馈给学生,这种反馈就是教学改进的措施,是促进学生学习改进的具体行动。
  2.学生访谈
  课堂研究还可以通过访谈的途径进行,师生面对面地交谈——有时候也可通过“第三者”来进行学生访谈。教师为了解学生对自己的某种教学措施的具体想法,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召集一些学生,开个小型“座谈会”,从学生的言语中,获得有关信息,并由此做出改进教学的新行动。
  3.师生日志
  课堂研究的第三条途径是师生日志,也叫课堂日志。这是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学习行为的纪实。课堂日志,为师生的交流提供一条充实而“无声”的渠道。教师对一段时间的课堂日志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教与学的一些深层问题。课堂日志研究,可分科目进行。
  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感触、感想、感悟、感动,或者反感、厌恶、批评,等等,都可以跃然纸上。教师通过阅读这些日志,老师可以明了学生的状态和期待,“跟踪”一段时间,也可以摸清学生的学习脉络,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
  4.作业研究
  作业研究也是课堂研究的一部分,作业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从研究的角度看,作业可以视为一种日常的“问卷”,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学习信息,是改进教学的直接依据,因此,要把作业研究当成一项重要的课堂研究项目。从布置作业开始,就要进入研究的程序:你要细致地设计这个“变量”,从不同学习能力考虑,设置相应的作业数量、难度甚至频率,构成一个比较严谨的作业效果“函数”。
  课堂研究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与课堂教学有关或者跟学生学习有关的现象和行为,不管多么微小,只要你留心观察,仔细记录,都成为课堂研究的内容。不断对小问题进行研究,就会最终解决课堂教学的大问题,课堂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课堂教学的改进。
  (作者单位:北京市十一学校。北京,10003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