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让预设与生成激活课堂

作者:金俐华




  片段一:
  [预设]
  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品读悟情,反复诵情,体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教学进行到互换角色呼喊“再见了,亲人”时,学生个个精神抖擞,情感发自肺腑。
  [生成]
  突然教室一角传来“哇”的哭声,所有同学都转过去看他(生1)。原来他的爸爸几天前刚刚过世。
  师:(深情)亲人啊,你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到快乐,感到幸福。目睹此情此景,相信大家对亲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吧!
  生2:亲人给予我们爱,给予我们温暖,我们也应该去关心他们,让这个世界充满爱吧。
  生3:亲人啊,你们无私的爱将深深地印在我们心里。
  生4:生1,我们大家都是你的亲人,都会帮助你的……
  师:生1不要哭,我们大家都是你的亲人,我们会和你一起努力学习,一起克服困难,一起勇往直前的!
  生1:(擦干眼泪)爸爸你放心走吧,我会坚强的。因为我还有老师、同学——我的亲人们.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
  掌声为他响起,也为我们全班同学响起!
  教学中生1触景生情,不由自主地哭了起来。真情流露,给了全班同学非常大的震撼。如果置之不理,教学则难以再续。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度过了对话生命、感悟生命的一节课。
  片段二:
  [预设]
  设计《草船借箭》一课时,让学生形象感知课文重点,再根据重点提炼阅读专题,通过“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诸葛亮的‘神’?”引领孩子们揣摩重点词句。其中预设课文第二节的朗读训练,是通过学生分角色来进行的。
  [生成]
  在课堂演练正热闹时,突然一学生提出疑问。
  生1:老师,周瑜和诸葛亮的话没有提示语,老是“周瑜说”“诸葛亮说”的,读起来一点味道都没有。感觉太单调了。
  师:(一防)是呀,提示语包含了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神情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特点和个性,读起来感情丰富多了。(师露出失望的表情)可惜,这篇文章没有。
  生2:老师,那我们一起给它加一些提示语吧!
  师:同学们愿意吗?
  生:(齐答)愿意。
  师: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以小组的形式尝试着读一读、加一加,看哪一组加得最恰如其分。
  (生积极读文、思考、讨论、交流)
  生3:他故作忧愁地对诸葛亮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生4:诸葛亮轻摇羽扇微笑着说:“用弓箭最好。”
  生5:周瑜满脸堆笑地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生6:诸葛亮站起身来郑重地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最后,在分角色朗读中,每个“周瑜”“诸葛亮”都个性分明、活灵活现。
  “对话太单调”,是学生在研读文本时的顿悟,这里面隐藏着巨大的教学价值。教师通过巧妙点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生成质量在有效的资源整合中得到了提升。
  [反思]
  一、课前充分预设。让课堂把美丽留住
  曾看到过这么一则寓言:渤海口的一条鱼逆流而行,它不停地游,克服常鱼所难以克服的困难,在某一天到达了唐古拉山脉。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就被冻结成了冰。事隔多年,一个经过此地的登山队发现了这条鱼——它还保持着游的姿势。队员们认出它来自渤海,于是惊叹它的勇气,但其中的一位老人却说:“它固然勇敢,却只有伟大的精神,没有伟大的方向。”老人的话意义深远,耐人寻味,提供给我们语文课堂很深的启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追求课堂上生成的绚丽之花,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1.明确目标,关注学情
  理念引领一切。教师应该思考怎样合理组合学习内容,使内容与目标一致;应该思考运用哪些学习策略,使效益与方法一致;更应该思考学生对学习内容会有怎样的体验和情感,我们应该预设怎样的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在预设过程中,要从“教师怎样教”转到关注“学生怎样学”的设计上去。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作小孩子的先生。”教师在预设时,除了要用“童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依据学生的喜好和个性设计课堂教学,从“童心”的角度去帮助他们解决疑问外,更要在课前预设教案时考虑学生的起点,以不同的起点设计不同的教学预案。
  2.挖掘教材,匠心独具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将教材为我所用,而不是被教材所束缚。作为教师,应该是一个忠实的课程开发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再创造能力。在预设教案时,对教材上的素材要大胆挖掘、适当延伸,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材内容或呈现方式,使教学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二、抓住非预设生成契机,让课堂延续精彩
  
  在现实的课堂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或在教师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生成,这些非预设生成给课堂带来的结果往往具有两极性——尴尬或精彩。如何延续精彩,避免尴尬?
  首先,要正确看待、处理预设与变化、与突发的关系。教师的备课应充分。但学生是一个不断成长变化的生命体,总是会有许多预测不到的突发情况,这就考验教师的应变能力、驾驭能力。面对课堂变化,教师应沉着冷静,充分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创异思维,鼓励学生“不惟师、不惟书、不惟经验”的胆识;对变化情况及时作出判断,态度真诚,语言委婉地因势利导,巧手串珠,妙语连珠;确实无法作出判断的情况,和学生平等商量解决,注重学生的发展,不“惟一节课”论成败。
  在教学《委屈》时,笔者问:“你们认为阳阳觉得委屈吗?”大部分同学都说“不委屈”。突然有个学生提出与文本结尾(我不后悔。奶奶、妈妈不是常常拣不好吃的东西吃吗?今天,该让她们甜甜地吃一回了!)相反的话题:“我觉得阳阳还是很委屈!”并有四、五个同学附和。我没有直接作出评判,而是引导正反双方就此问题深入读书,展开讨论,进行辩论。孩子们认真读书,反复体会,细想深挖,积极准备。经过一番互不相让的唇枪舌剑,我再稍稍引导,他们恍然大悟:阳阳是经受了委屈,但最后不委屈;以“委屈”为题是为了表达阳阳的谦让和对长辈的尊敬。是线索,不是目的;一方找出了事情经过的要脉,一方把握了文本的写作目的,两者结合才能更深入理解文本内蕴。
  其次,因生制宜,适度修改、拓展教学计划。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对待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质疑,既不可一棍子打死,也不可不分情况地一味依就。课堂总是难以预测的,学生的临场情绪、课文的难易、备课没有考虑到的情况等,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整课时计划。
  在教学《草船借箭》时,突然有个孩子说:“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说话特别有味道。”我一怔,马上因势利导,让学生细心品读,小组讨论文中哪些话有什么味道。虽然完全改变了教学计划,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体会到有些对话看似平常,实则设计巧妙,可见人物性格:周瑜的步步进逼,绵里藏刀,表面客气,暗藏杀机;诸葛亮的妙言巧答,举重若轻,胸怀磊落,大智若愚等。 再次,有意识地在课堂生成新的内容。课堂决不是备课的展示.也不是同一堂课的重复,而是一次新的生成,非预设生成,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三、平衡预设和生成,让美丽与精彩成为可能
  
  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结合是教学的必然,是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反映教育目的性和人本性的统一。预设是重要的,它是教学过程的基本保证。虽然生成可以是偶发事件的智慧处理,但绝不要误以为生成就是随意的。生成既偶然又必然,精彩是可以预设的。预设的目的是为了生成,如果教学完全按照预设进行,将严重约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预设重在引导,正如杜威所说,“虽然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迫使它饮水”。
  要取得预设与生成的平衡又是一种艺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一味追求生成,可能会导致教学失控、低效,致使语文教学迷失自我。预设体现在课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研读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思索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程序,为教学设计一幅蓝图。然而预设必须是弹性的、灵动的、留有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态生成的时间。在实施教学时,还要根据教学实际,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利用稍纵即逝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及时调整、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程序。总之,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作者单位:金华市澧浦东湖小学。浙江金华,32104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