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抓住设疑特性,适时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

作者:龙照春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疑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问题就在于化学教学中如何巧妙设疑呢?本文就设疑在化学课堂教学上的应用粗谈些看法,与各位同仁商讨。
  
  1.设疑要具有关键性和承启性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难点,应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设疑,提出的问题必须能提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了烷烃性质后,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乙烷分子中如果两个碳原子分别拿出两个电子共用,那它的分子还能有六个氢原子吗?如果没有,邪它的结构该是什么?学生们带着疑问推测,在教师的引导下,弄清了乙烷与乙烯的内在联系,为下一节乙烯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而有效地突破了烷烃“饱和”的性质。
  
  2.设疑要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设疑时,应注意问题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尽量采用教具、挂图、图表、影视、实验加以辅佐,这不仅是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较好排除学生思维障碍,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氯化氢实验室制法时,可提出:用固体氯化钠与浓硫酸加热制取氯化氢,那么溴化氢是否就用固体溴体钠与浓硫酸加热制得呢?大多数学生认为实验应该成功的,但实验时,却见到红棕色的气体产生了,其原因是生成的溴化氢又与浓硫酸作用生成了溴单质。通过实验,学生感受到了问题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在浓厚的兴趣中解开了思维上的症结,从而对卤化氢的实验室制法的理解产生了质的飞跃。
  3.设疑要具有新颖性和深刻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提出,不能只是对课本的简单重复设问,而要联系课本中的多个知识点,要对课本的知识深化和延伸,使学生感到既新颖,又有深度,从而唤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有效地拓展了横向思维能力。
  例如:(1)在学习了苯的同系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以后,可提出: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吗?
  (2)学习了乙烯、乙炔的性质后,学到乙醛性质时,可提出:乙烯、乙炔和乙醛都有不饱和键,它们都使溴水褪色,那它们的反应原理一样吗?
  
  4.设疑要具有针对心理性
  (1)针对学习的紧张心理设疑
  平时学习成绩较差或反应较慢的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领会,或对问题找不准思考方向,回答问题时常结结巴巴或离题,对这类学生提问在其答疑前教师要保证给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尤其要注意改变课堂气氛,从语气、态度的改变来消除其紧张心理。例如,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时,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性质,最后再举例子,从中可以提问:金属一定有金属光泽,反之,有金属光泽一定是金属吗?如石墨,请各位同学自削铅笔和碳棒;晶体中有阴离子一定有阳离子,那么有阳离子一定有阴离子吗?如金属单质,请学生随便举身边的一例。通过上述方法,学生感到学习有趣、轻松、思维活跃,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教师再辅以肯定或鼓励的教学手段,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即可逐渐消除紧张心理。
  (2)针对学生的好胜心珲设疑
  中学生好胜心强,往往思考不周密就举手,导致答案欠妥,甚至不着边际,学习成绩忽高忽低,不稳定。对这类学生,教师可设计一些思考性问题提问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或欠妥当时,教师适时地进行总结,肯定其回答正确的部分,并指出由于粗心而引出的错误,教会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保护其积极性。例如,请写出C7H80可能的同分异构体。学生首先想到的是:
  也有的学生还会写到,但能考虑出完全正确答案的很少。在教师一再提示相等碳原子数的醇与醚互为同分异物体,这时学生思维更开阔一些。最后,师生一起总结,C7H80可能的同分异构体有:
  等;并强调思考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全面、仔细、准确。
  (3)针对学生的自卑心理设疑
  有的学生过低估计自己的解答能力,认为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不及别人,万一答错怕老师批评、怕同学取笑,所以不敢举手。针对这类学生的特点,教师设疑时应该由浅入深,诱导启发,或根据需要降低问题的难度来解除其心理上的压力。例如,在初中化学讲到二氧化碳的用途时,采用低要求、小坡度的方法让学生思考问题,可提出用干冰做人工降雨时,是发生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等,由于降低了难度,学习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学生的自卑心理就会逐渐消除。
  设疑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设疑时,应力求做到目的明确、用词贴切、合乎逻辑、措辞严谨,既要趣味浓厚、情趣盎然,又要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作者单位:大化县第二中学,广西大化,53080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