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科学教学探究 以为为本开放

作者:张玉华




  科学教学是让全体学生参与以探索为目的的研究性活动,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自行发现问题,自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课程观察的开放、课程思考的开放、课程动手的开放以及课程评价的开放等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观察的开放
  
  培养学生敏锐、细致、全面、准确的观察能力,对科学这门学科来说,训练观察方法,养成观察习惯,都是十分重要的。要使学生乐于观察和勤于观察事物的变化,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观察是一切科学成就的发端,我们应提供一切机会,让学生观察。
  1.观察自然。教师要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学习知识,增长知识,让学生亲自参与,耳闻目睹,感受大自然的气息,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体验置身其间的无限乐趣。如观察太阳和影子;观察油菜的开花过程;观察天气的变化;观察我们周围的土壤;观察自然界里的各种小动物等等。
  2.观察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同时要有目的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观察生活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养成留心生活的好习惯。在学习《固体和液体》时认识到:不同固体混合和分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糖拌花生米、筛沙子等等。
  3.观察荧屏。荧屏是个特殊的窗口,学生通过电视、电脑窗口,能了解那些直接观察不能了解的知识,丰富生活,拓展视野。如学习《纸的研究》时,学生们通过上网,了解到了纸的种类、纸的用途、纸的历史、纸的发展、造纸过程等等。
  
  二、课程思考的开放
  
  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提供有价值的问题,就可以开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静思、独思,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1.在课题上思考。课题往往是课文的题眼,如在教学中一出现《认识液体》的课题时,我就让学生思考,看了课题你想学习什么,有什么问题,我们应怎样去解决?课一开始,学生的思路比较开阔,不受各种因素制约,发言会十分踊跃。
  2.在求异点思考。求异即不苟同于传统的或一般的答案和方法,常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它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教学《把液体倒进水里去》一课时,有的小组提出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原来不溶解于水的液体也可以转化为溶解。他们说,把洗涤剂放进有油的水中,原来不溶于水的油不见了,说明油已经溶解在水里了。于是我抓住这一求异点,让学生讨论、思考、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在疑难点思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为此,我们可让学生抓疑难点进行思考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多提问,学会提问题,学生能在疑难处自己思考,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疑惑之处,本身就是一种好学、乐学、主动学习的体现,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如教学《谁给花传粉》时,就有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需要昆虫传粉?”
  
  三、课程动手的开放
  
  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让学生从做中学”。的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会把他们带入一个新的“情景”,使之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学习,促使思维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加强观察试验。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基本特点。通过观察实验,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教材、获得知识和锻炼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开展观察和实验活动。
  2.参与制作。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介绍制作一个模型和同类作品等,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内化,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如认识了太阳钟的种类,了解了太阳钟的计时原理后,我请学生动手制作了一个太阳钟。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还有了许多新的发现。
  3.饲养种植。饲养种植活动能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为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材料。如饲养蜗牛,能了解蜗牛的食性,饲养中要注意饲养的基本要求:饲养瓶(盒)内有菜叶,满足蜗牛对食物的要求;瓶(盒)内有湿土(湿布),满足蜗牛对湿度的要求;玻璃瓶(盒)是千净的,满足蜗牛对环境的其他要求和饲养过程中便于观察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探究饲养过程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主地想方设法继续自己的饲养活动。
  
  四、课程教材的开放
  
  1.向课外活动延伸。科学课应不受课堂束缚,要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的学习活动,组织学生阅读科技书,观看科教影片。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植物园种植活动,进行气象观测,设立科普画廊,对最新的科技成果进行展示,如克隆、超导技术、磁悬浮列车、“神舟”号宇宙飞船等等。
  2.向校外世界延伸。学生探索活动的空间除了教室外,更多的应是校外、大自然。教师要带学生进行参观访问,开阔视野;组织调查考察,了解实情;踏青游览,丰富知识,如:认识蚂蚁、认识植物的一生,认识土壤等,都要让学生到校外的大自然中自己去“摘”科学。
  3.向现代信息媒体延伸。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因特网的使用,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信息传播快速便捷,通过因特网,可浏览寻找信息和资料,并为自己的探究服务。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教师解释不清的,都可通过因特网来解决。
  
  五、课程评价的开放
  
  1.评价具有检测和激励等功能,科学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学习。要开放教学评价,采取以激励为主要目的的学习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求师生相互尊重,尊重每个人的自尊心,保护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对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鼓励学生善于和敢于提出问题,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让学生多想一点,多说一点,学生在汇报实验结果、归纳概括时,做到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评价,使各自分散的发现变成集体的财富。在每一项活动中,教师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学生回答问题可站着也可坐着,想说就说,课堂气氛十分宽松民主,而学生紧张有序、活而不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2.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采取多种方法,让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多方面参与评价活动;要重视过程评价,把评价变成教育、指导和改进的过程,建立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表现和实践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的综合评价。
  总之,科学教学与创造教育不可分割,只有开放性的科学课程教学,创造的教育方可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只有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才可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北京 海淀,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