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对幼儿园教育的启示

作者:马 霞 彭泽平




  陈鹤琴(1892~1982)浙江省上虞县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他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获得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独创的教育主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幼儿教育的理论宝库。研究他的活教育思想,对发展我国当代幼儿教育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活教育思想的“活”,除了强调教育要回归自然外,更强调了在目的、内容、方法上与旧的教育制度的区别。他的活教育理论是以三人目标为中心展开的,主要包括:
  
  (一)活教育的目的论
  陈鹤琴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活教育的日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活教育的目的蕴含丰富的哲理,具有深刻的内涵,强调了从小塑造儿童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性,贯穿着爱国主义的精神,体现了民族性、时代性与世界相结合的思想。
  
  (二)活教育的课程论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是活教育的课程论。陈鹤琴把活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为“五指活动”,它以“做”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使各个学科互相渗透,方便儿童掌握知识和技能。活教育的课程论把儿童的视野从书本移向大自然、大社会,有助于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活教育的方法论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这是活教育的方法论。陈鹤琴提倡儿童在做中学习知识、提高认识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做中学”要求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直接经验,“做中教”是指教师要在实际中教,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在做的过程中共同进步。活教育的方法论提倡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指导好儿童的活动,激发儿童的兴趣,启发儿童的思想,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对当前幼儿园教育的启示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并且具有创造性,给中国的教育事业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教育财富,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当代我国的幼儿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要重视幼儿的想像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主要表现在幼儿的言语、动作、感知、思维、想像等方面。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想像的发展是他们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现。陈鹤琴认为儿童本来就具有很高的创造力,有一种创造的欲望,只要教师善于诱导启发,幼儿的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许多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首先,通过语言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能力。例如,讲故事、看图片编故事、情节想象等形式,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于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想像力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幼儿的创造力也会随着想像力的发展而得到提高。其次,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操作活动,即所提问题答案不只一种,可以从多方面来思考问题,找到的答案也有几种可能性,这样有利于幼儿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比如,让幼儿对积木进行分类,没有规定按照什么标准来分,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会出现几种不同的分法:按颜色,按形状,按大小。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开拓幼儿的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再次,艺术创作也是发展幼儿创造力的重要形式。主要的活动有音乐、舞蹈、绘画、剪纸等。在幼儿的教育活动中进行艺术创作,其主要目的是培养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进行创作活动时,教师提总的要求,让幼儿充分展开想像,创造出艺术作品,可以通过比赛和展示的方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其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陈鹤琴把“做”放在学生获得知识经验的首位。“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幼儿“做”的过程,也是其主体性发挥的过程。幼儿虽然知识贫乏,经验不足,但他们却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因此对幼儿园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适应儿童身心发展,充分调动儿童的主动性,使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体。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经常会表现出积极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愿望和动机。有时会被教师误解,遭到严厉的批评,造成紧张心理,没有一个主动探索外界事物的心理环境。教师应该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事物,耐心倾听和观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幼儿,尽量减少对他们行为和思维的不合理的限制,给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要给幼儿出错的权力,因为他们的经验还不丰富,难免会出现错误。无论幼儿的想法对与错,教师都要认真地接纳,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找出出错的原因,让其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在日常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自由、民主、和谐、开放的心理环境。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必须确立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保证其自主地参与,主动地探索,积极地创造,愉快地表达,引导幼儿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应该重视幼儿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使学习者“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三)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
  陈鹤琴说:“游戏也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儿童的游戏。”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首先,幼儿活泼好动,喜爱模仿,认识活动中表现出具体形象性,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是适合幼儿需要的活动方式。其次,游戏具有社会性、具体性、虚构性和愉悦性,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游戏有利于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2)游戏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3)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4)游戏有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中长期存在着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一些教师认为游戏不过是儿童在学习之后的一种放松的方式,还有一些教师觉得游戏不好组织,要考虑到操作材料、幼儿的安全等因素,所以就把幼儿困在教室里,让幼儿在各自的座位上做一些幼儿不感兴趣的所谓的集体游戏,幼儿仅仅是在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毫无兴趣和乐趣。对幼儿来说,游戏不仅是娱乐的方式,而且还是学习的过程。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是发现式的学习、自主性的学习。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游戏,因此,教师应重视幼儿的游戏,为游戏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针对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首先,教师为幼儿设计的游戏必须符合游戏的基本特征,也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提出游戏的主题,教师要指导幼儿积极关注和认真观察周围世界和日常生活,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幼儿所处的环境和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就越容易发现。其次,要给孩子充分的游戏时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探索。再次,要为儿童创设安全的游戏场地和操作材料,因为这些条件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
  游戏是幼儿的权利,而不应是对幼儿的施舍与奖赏,幼儿不应该只是为将来而活,更是为现在而活,他们应当充分地享受教育,愉快地游戏,健康地成长。教育,应该使幼儿体会到现实的快乐和幸福。正如教育家卢梭所说的那样:“把欢乐还给童年。”教育也应该把游戏还给儿童!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 北碚,400715)参考文献:
  [1)转引余之介:活教育的开拓口].活教育,1947.四卷一期.
  [2] [4] [6]陈鹤琴教育文集(下) [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660,653,16.
  [3]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66.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