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走出信任危机的沼泽

作者:马际娥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的桥梁,渴望信任是每个人的一种精神需要,被人信任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而信任别人,则是一种良好的美德和心理品质。对于教育来说,信任是师生之间实现心灵无障碍沟通的前提,是师生间情感相互融台的粘合剂,更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催化剂;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信任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它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促其奋发向上;对于教师来说,信任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是一种必备的育人能力,更是一种高超的教育智慧与艺术。那么,在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发生嬗变的今天.当现代人日益步入信任危机的沼泽,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具备了信任的能力?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是否同时存在着理论的优美与现实的混沌?
  案例一:门窗外偷窥的眼睛
  偶然一次,听到几个中学生如下的对话。“我最烦咱们班主任,说是信任咱们,可是他总是从教室后窗偷看……”“为了想抓几个在自习课上说话的违纪者,就偷偷监视大家,他难道不知道自己这种做法会伤害大多数遵守纪律同学的自尊心吗?”“是呀,有时上自习课,想问后桌同学功课上的问题,一回头,却正好撞上老师在后面监视的目光,只能连忙回身坐好,装成继续学习的样子,心里慌得半天回不过神采,担心老师误会自己不守纪律,但又不方便解释,心里真是特别扭。”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对中小学生来说,他们非常需要一个宽松愉悦的成长氛围,而许多时候,如同案例一中的那位教师一样,我们是从严格要求的角度去“爱”孩子的,但却不知道去信任孩子,一双双监视的眼睛,不仅疏远了心与心的距离,而且损伤了学生的自尊,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愤怒和反抗,把师生关系演变成为“警察与小偷”的对垒,从而造成_,师生之间的冷漠与隔阂,甚至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对立,最终导致教育零效率。
  案例二:“疑邻盗斧”式的误会
  邻家的孩子上三年级。前几天,听说他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得了年级第一名。他的父母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就炫耀孩子的进步。可那孩子却像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样无精打采,丝毫没有高兴的样子。问他原因,原来是他的数学老师不相信他能考到全年级第一,因为前几次考试他都考得不太好,这次一下子就考了个全年级第一,数学老师感到难以置信,于是,就把他叫到办公室去问个明白。老师说:“请你老老实实告诉我,这一次数学竞赛你有没有作弊?”这个孩子感到委屈极了,他不明白自己根本就没有作弊,老师为什么要如此审问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虽然因为智力的差异和自制力水平的不同,他们看起来似乎良莠不齐。但我们必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今天学生身上的不足和不完美的地方,更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可是许多时候,我们如同案例二中的老师一样,对缺点较多的或是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缺乏信任,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孩子,辜负了他们的努力!
  案例三:“叶公好龙”式的宽容
  某同学的一枝钢笔丢了,老师对全班同学说:“我相信咱们班里没有贼,一定是有位同学借用了这枝钢笔忘记了归还,请这位同学悄悄地把钢笔送给老师,老师一定会为你保密的”老师的话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拿了钢笔的同学不仅送还了钢笔,还向老师做了诚恳的检讨。老师表示一定会一如既往地相信这位同学。然而,以后每当这位同学晚走的时候,他都会发现老师的目光在有意无意地盯着自己,而过去常常让他帮助到办公室拿东西抱作业的老师,从此再也没有叫他帮过忙。
  原谅和信任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力量。在教育实践中,爱与信任更是我们教育的职责和核心。所以,任何不愉快的经验或事件的发生,我们要将它当成是爱与支持的力量,如此才能帮助学生走得更远、更高、更好。然而许多时候,我们如同案例三中的老师一样,不是“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多地信任和尊重一个人”,而是仅仅因为一个学生以前曾拿过别人的东西,就在自己的心中妄断他是“永远的小偷”,为他的人生贴上“贼”的标签;仅仅因为学生曾经的言行中存往的问题,就在许多事情发生以后,不能静下心来听学生把事情说清楚,弄清事情发生的原因,而以片面看到或者猜测到的情况武断地臆测事情的真相,乱下结论,甚至控制不住情绪,严厉地批评和处惩学生……
  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种种教育细节给了我们令人心痛的警示:重成绩轻人文、用分数量人的传统育人观,一成不变、以偏概全的学生发展观,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目标的功利心,重口头轻实践、言行不一的浮躁作风,就这样悄悄地偷走了我们对学生的信任,让我们丧失了信任的能力,以至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步入信任危机的沼泽。那么,幡然醒悟的我们又该如何走出信任危机的沼泽呢?
  
  (一) “坚定不移”的期望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信任、期待的感情,可以使对方感到一种“被器重”的心理暗示,从而增强自信心。所以,信任首先是一种“坚定不移”的期望。教师要对学生抱有热切的希望,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让学生从教师的信任中体验到人的尊严,从而主动、自觉地将老师的教导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当学生落后时,坚信他一定能够迎头赶上,让信任的期望成为学生努力的动力;当学生失败时,坚信他最终能够摘取成功的花朵.让信任的期望成为学生努力的目标;当学生犯了过错时,坚信他心中有一粒向善的种子,让信任的期望给予这粒种子持续不断的成长力量……以信任的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把信任与期待倾注于整个教育过程当中,我们便会惊喜地发现信任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感光显影”,而在不经意间慢慢形成的师生之间的默契,则让我们的教育进入一种美好的境界。
  
  (二) “摒弃功利”的赏识
  
  教师应该以“理解、信任”为支撑来建构自己的教育理念,实现由学生的管理者向学生的精神关怀音、人生引领者、潜能发掘告和智慧拓展者的角色转变。所以,信任还应该是一种“一视同仁”的尊重,一种“摒弃功利”的赏识。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平等的人格、平和的心态,用心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可爱之处,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长处;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积极进取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材,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材的肯定、成功的激励和成长的鞭策。我们要学会“接纳”,学会“等待”,学会“发现”,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给予肯定,使学生在老师对其某一“闪光点”的褒扬中看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感受到自我的提高,获得成功的自信和成长的喜悦,从而使他们能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三) “言行一致”的宽容
  
  我们应该学会平静地面对学生的一切,学会将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放到发展的过程中去解决,学会忍耐,学会宽容,学会呵护。尤其是对一些犯过错误的“问题生”,要坚信他们能够迷途知返,以信任之心待之,以信任之目视之,以信任之耳闻之,以信任之言与之交流。我们不能让自己的信任只停留在嘴上,更要将信任落实到行动上,用信任的力量打开他们紧闭的心门,唤起他们的自尊感,把他们从自暴、自弃、自卑、失望和堕落的深渊中解救出来,让他们重新找到自己人生的坐标。
  因为母亲的信任,爱迪生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因为海顿老帅的信任,莫扎特成为一代音乐大帅;因为马卡连柯的信任,犯过偷窃错误的谢苗才改邪归正,继承了马卡连柯的教育事业……原来,信任竟然可以创造教育的奇迹。信任,是一种胸怀,一种智慧,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魂的教育过程。一个善于信任的教师,是一位有智慧的教师,更是一位充满自信的教师!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选择信任呢?让信任时时铭刻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头吧!
  
  (作者单位:临沭县教育局,山东临沭,27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