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历史新课程实施中出现影响学生学习因素探讨

作者:魏德才

来不会的知识都由教师来解决,学生自己不去思考,又不具备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信息也感觉到无从下手,“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4.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相互交往的技能。
  研究性学习除了要学生自己动手外,还要求学生之间的合作。导致学习任务不能顺利完成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而导致学生不会合作的原因往往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方法——社交技能。这一点并不是仅靠学校教育就能达到的。
  
  三、信息技术操作能力问题
  
  人类正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技术发展时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利用网络来学习。有次教《秦汉文化》这课时我试着用网络来解决这一问题。所有的学生对自己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感觉很新鲜,积极性很高,踊跃参与课堂活动,他们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点击,不知不觉中把一些枯燥难记的知识在动手操作中掌握。
  但是在电脑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1.操作上出现错误,操作技术不熟练。
  部分学生的操作水平有待提高,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会操作电脑。这是由于长期以来学生的知识的获得都是在固定的教室中,由教师传授的,这样学生不需要动手去查找一些东西。初中学生还有升学的任务和压力,投放在掌握信息技术上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少,所以操作对学生来说是个难题,这种状况对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或很大的障碍。
  
  2.对于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提高不重视。
  在传统的教学和学习中,强调学生在学习中要养成综合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等等。但在新的课程的要求下,学生必须掌握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信息技术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新兴事物,学生没有认识到要改变学习方式必须掌握先进的信息操作技术。传统的教育观是建立在教师和教材是知识的联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一种学习观的基础上的。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具有更高整体化的求知方式。自主建构的学习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信息社会成为一种必然,但是能否成为现实却有待于学习者的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实现。
  
  (作者单位:德安县第一中学,江西德安,330400)
  
  注释:
  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爱的教育》中描绘的一个令人向往的学习情境
  ②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9期,第206页
  ③高钢:《我所看到的美国教育》,中国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76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