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天地阅览室 万物皆书卷
作者:徐伟俊
一、树立全新的课程资源观。开创一片清新的天地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当然,在如此浩繁丰富的资源群当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资源,只能是人的资源,即教师与学生。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课堂上机智的点拨是一种课程资源开发,学生能动地学习和相互启迪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开发。需要注意的是,把学生作为资源,意味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课堂上宜根据生成随时对预设进行调整,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此外,语文课程资源还包括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网络、展览馆等等。
语文课程又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天然联系的课程,凡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且适合语文课程的,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家庭生活与日常生活话题都是学习语文的活水源泉。而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等都是语文课程的宝贵资源。如何让资源为己所用,关键在于师生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树立大语文的学习观念,因为生活处处皆语文,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
二、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掘永远的活水
在课程内容上,可供开发的课程资源包括校内的、家庭的、自然界的、社会生活中的,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源远流长的淙淙溪流。
策略1:倡导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创造性地利用课堂资源
我们在合理利用好语文教材的同时,一定要改变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日复一日口耳相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自由读写课,课外识字交流与展示,故事会、朗诵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并且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策略2:拓展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
校园中语文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校内的课程资源包括校园历史、校园景观、图书馆、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网、校内师生的活动等。松阳县实验小学历经百年的积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中队活动,毓秀社团活动等。
此外,我校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也是难能可贵的语文课程资源。我们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同时,也可开展专题读写活动。2005年是我校的百年华诞,校庆期间,我们组织了“钟灵毓秀100年”专题活动,如“学习校史”、“访问身边的校友,给校友写信”等,让学生了解百年老校的辉煌历史。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庆宣传、书画展、花卉展、校庆典礼等活动,活动后及时让学生畅谈感受,写一写活动作文,学生下笔如有神,而且文章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激动和自豪之情。如此鲜活的课程资源,我们怎么舍得与它擦肩而过呢!
策略3:打开校门学语文,丰富语文实践活动资源
生活是一本丰厚的书籍,是学习的大课堂。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去,为学生的学习插上一对强有力的翅膀。我校每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包括观察小动物、环保行动、越野挑战赛、今天我当家和参观浙南茶叶市场等。这是语文与生活连接的桥梁,是做人与学文的融合剂,更是学习语文的鲜活的课程资源。组织这类实践活动,首先重在体验,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让学生把这些体验写下来或办小报,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
松古平原,青山绿树花映红;鱼米之乡,虾肥粟丰人欢笑。自古以来以农业发展为主的松阳,农耕文化在这儿源远流长。本学年,我校在望松乡中心小学建立了农耕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在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同学们参与春耕秋收等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与艰辛。在农耕文化展览室,大家认识了风柜、犁、耙等古老农具,不少同学还兴致勃勃地磨起了豆腐……这种体验活动带给学生的惊喜难道能用课本知识来衡量吗?
策略4: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扩充学习资源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成为不可缺少的语文课程资源。学生们课后也可以经常上网查询各种学习资料,完成一些有益的研究性课题的作业,使语文学习彰显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之中。如上了《太阳》一文,便开展了“我对太阳知多少”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习《台湾蝴蝶甲天下》前,学生上网查看五彩缤纷的蝴蝶图片,自主阅读相关资料,激发兴趣。课后开展以“可爱的宝岛”为主题的网上阅读活动,收效显著。
另外,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为我们提供了紧扣时代脉搏的课程资源。看电视几乎是每个孩子都非常感兴趣的活动,许多优秀的电视节目知识性很强,又引人入胜,深受孩子们喜爱,我根据学习需要有选择有指导地让学生集体观看。如看了动画片《猫和老鼠》之后,我让学生写一写《猫和老鼠新编》,学生笔下的文章同样极富想像力和创造力,而且妙趣横生。在他们看来,写这样的作文是一种享受。此外,如对北京奥运文化、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等鲜活的重要的事件,还有战争与和平、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有价值的社会现实,我们可以组织“新闻发布会”、讨论会等活动,让学生在用语文的同时,关注社会,学会做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读书人。
三、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开设一道亮丽的风景
应当看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给教师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问题。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备齐的教科书,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会编有地方特色的语文课程。
丽水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犹如徐徐展开的一幅返朴归真、重回自然的美丽画卷,为我们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在构建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应关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开发。
1.开发自然资源,走进自然用语文。学校开门办教育,学生开门学语文。丽水自然资源丰富,拥有缙云仙都、丽水南明山、青田石门洞等名胜风景区,800里瓯江,流出了一缕缕清纯,淌下了一片片绿韵。我们可根据“仙都石笋”、“石门飞瀑”、“箬寮原始林”等绿谷十大景点开设自然景观地方课程。松阳历史悠久,山川秀美,被世人称为“金瓯玉盘”,是浙南的桃花园。拥有石仓古民居、竹源瀑布群、板桥畲乡情等十大摄影创作基地。我们可凭借极具历史内涵的山水景观,开设“摄影”地方课程。让可结合首届特产之乡——中国香菇之乡、中国青瓷之乡、中国宝剑之乡、中国石雕之乡、中国木制玩具之乡、松阳晒红烟、绿茶等地方特产创设绿谷特色经济地方课程。让学生走进自然,拥抱自然,在天地阅览室里学语文、用语文,不仅拓宽了教育时空,激发了兴趣,提高了效率,而且增进了对家乡的了解,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关注入文社会资源,走近了历史学语文。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丽水市民风纯朴,特色文化鲜明。无论是黄帝文化、刘基文化还是汤显租文化,都极具开发价值。他们与剑瓷文化、石雕文化、畲族文化、华侨文化、松阳高腔等民间艺术整合形成了古朴迷人的绿谷文化。其中,景宁畲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论是节日还是平时,常以歌代言,以歌叙事,以歌抒情;此外畲族民风淳朴,畲族文化极具诱惑力。为此,我们可开设畲族风情地方课程。松阳安岱后有着一座红色古寨,是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我们可以开展“走红军路、听红军歌、吃红军饭、观红军遗址”的活动,开设红色之旅活动课程。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语文课程体系由于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语文教学将变得更加开放、创新而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