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点缀学生心灵的一片绿洲

作者:吴志魁




  目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来,福建安溪县实验小学积极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日前,学校的“生活实践活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经泉州市教科所考核评估,顺利通过验收。该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八个特色:
  特色之一——建立心理聊吧。学校建立心理聊天室,每天下午放学后,由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师轮流值班,接受个别学生的咨询,让有心理疑虑的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聊天中,通过老师的帮助,把烦恼留下,把微笑带走。学校还开设咨询热线电话,想咨询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话接受心理老师的心理辅导。不管是在心理聊吧,还是通过电话咨询,求询者都可以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袒露内心的秘密,有利于咨询老师对求询学生进行耐心、深入的帮助。
  特色之二——举办团体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老师将求询的学生依问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引导,或通过团体辅导,解决共同的心理问题。学校定期开展心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的放矢地深入开展工作。对一些较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问题(如“考试焦虑”“面对挫折”和“朋友交往”等问题),由专(兼)职心理老师进行小组或团体咨询或辅导。通过具体分析、详细解答,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这些心理困惑。
  特色之三——借助课程渗透。学校要求班主任和教师通过班级教育和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教育作用。一方面,班科任教师经常利用晨会课,针对班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因势利导,矫正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再一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班开设心理活动课,要求各班科任教师在《品德与生活(社会)》、《体育与健康》等其他学科教学活动中,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特色之四——设立绿色信箱。学校设立了“悄悄话信箱”,对求询学生及其相关人员提出的心理问题热情地给予解答、指导。父母的重望,家务的繁重,环境的诱惑,老师的偏心,学习的压力,同学的误解,心中的愿望……种种苦恼“飞”进了信箱。“悄悄话信箱”本学期就收到1封书生的求询来信,负责的老师对来信的内容严加保密,并一一给予回信。“悄悄话信箱”解开了许多学生的心结,小信箱巧解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大难题。
  特色之五——开辟媒体界面。学校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介或校内黑板报、壁报等形式,对学生提出的典型的心理问题进行解答,并借助媒体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如学校出版《心海导航》校报,设立了“心理小博士”、“趣味心理”、“心理加油站”、“心灵俱乐部”等栏目,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答学生的心理问题。该服图文并茂,深受师生的喜欢。又如定期开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编辑报纸过程中,自我感悟、自我调节。
  特色之六——进行现场咨询。心理辅导老师经常就求询学生或家长存在的共同问题,深入到学生、班级、家庭、或其他场所,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存在的疑虑给予帮助。现场心理指导气氛宽松自然,便于老师与学生、家长面对面咨询。如学校把每周的周四定为家长咨询日,家长可以带着问题和老师一起探讨,共同寻找教育孩子的“良方妙药”。又如针对小学生的“刚入学问题”、“儿童多动”等问题的家庭教育,学校曾专门举办过现场心理咨询活动,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
  特色之七——贴近家庭生活。学校经常开展一些贴近家庭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如“爱在家庭”体验活动,要求家长经常让孩子参与家庭的一些实践活动,当一天家,做一顿晚餐,和家长一起参加一次公益劳动等,让孩子体验当家的辛苦和付出的快乐,从小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又如针对一部分孩子存在性格较内向、自我封闭的问题,指导这些孩子的家长开展“接人待物我能行”、“与父母一同拜年去”等活动,帮助孩子克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使他们乐于与人交往。
  特色之八——延伸社区领域。学校把心育活动向社区延伸。学校先后在消防大队、武警中队等单位建立了10多个社会实践基地,在这些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每年和县消防大队联合举办少年军校,通过晨练、队列练习、唱革命歌曲、整理内务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磨炼意志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团队意识、自理能力。又如每年和慈山农中联合开展生活体验活动,通过军训、喂养小动物、学会小种植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在活动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