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小谈课堂提问的艺术

作者:吴印涛




  从信息交流的视角看,教学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特别在师问生答的过程中,它时刻都在左右着学生对教师认知信息的输入、编码和反馈。因此,教师在提问和导答过程中要注意察言观色、审时度势,从而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学生在提问和导答过程中的表情、体态大致有如下几种表现:
  ①含笑举手,眸眼炯炯者——“不成问题!”(胸有成竹者)
  ②小手高举,目光乞求者——“快叫我答!”(急不可耐者)
  ③笑得娴静,不求发言者——“这题我会!”(隔岸观火者)
  ④佯装走神,智求招呼者——“犯纪律,看你叫不叫?” (以假乱真者)
  ⑤手举又止,三心二意者——“答?没把握!”(举棋不定者)
  ⑥双唇翕动,暗诵答案者——“演习一遍,求个把握。”(有备无患者)
  ⑦急问左右,迅速补漏者——“不行,还欠火候!”(临阵磨枪者)
  ⑧环顾左右,手伸不直者——“最好别叫我!”(心存侥幸者)
  ⑨愁容满面,眼光飘忽者——“怎么答?从哪儿想?”(一筹莫展者)
  ⑩若无其事,陪坐撞钟者——“这事与我无关!”(不愿作答者)
  根据学生的以上表现,教师在提问和导答过程中要因材施问,具体方法如下:
  在提问时,应先问“以假乱真者”。否则,他可能会故意扰乱课堂纪律。如果他答对了,不要过多表扬,应鼓励其养成虚心、守纪的习惯,不宜挫伤其积极性。
  对于“急不可耐者”,先稳住他。如果他答对了,应给予肯定,并指导其再思考其他问题。如果他答错了,应鼓励其“三思而后行”,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胸有成竹者”是教师喜欢的对象,这样的同学往往回答问题全面,思路清晰,有独到的见解。教师应鼓励他进行求异思维,找出多种的答案。或者给他们难度较大的探究类的问题,让他“吃得饱”。
  对于“隔岸观火者”,教师应鼓励他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他创造机会,使他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对于“有备无患者”,教师要表扬他慎思的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鼓励他多发言。
  “举棋不定者”还没有确定的答案。如果教师不合时宜地提问,会打断他们的思路。所以,教师应在时间上给足他们,让他们多思考。
  对于“临阵磨枪者”,说明他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提问只是提醒他把注意力回到课堂中来,然后,给他台阶下,再让他坐下认真思考。切不可以提问为惩罚手段,伤其自尊,使他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心存侥幸者”,这些同学在课堂中往往认为教师不会提问自己而不去思考,也不去认真听取他人的回答。从侥幸心理产生的原因看,可能与教师的提问方法有关。比如,一些教师提问时只集中提问几个同学,这样往往使其他同学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充当“旁观者”。其结果造成教师提问时,他们不是茫然不知所措,不是不能作答,就是答非所问。因此,教师提问时,应给是学生思考时间,给每个学生平等的回答机会。从而呼唤起学生的内在动机。
  对于“一筹莫展者”,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学法指导,同时引导小组同学多关心这些同学,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学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找回自己的信心。
  对于“不愿作答者”,教师应认真分析具体原因,善于启发诱导,根据不同情况机智地加以处理。比如,给他们更多的思考时间;改变问题的问法;补充适当的条件;降低问题的难度等。引导并鼓励他们认真思考、积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