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我国中小学生创造力低下原因探析
作者:彭 怡
题的解决更重要;问题的解决可能只是涉及数学或实验技能,但提出新问题、新可能性,或从旧角度来关注旧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可见发现问题对于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但是现今的学校教育很少重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校为学生安排好了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时间,孩子们一进校就要面对一大堆已经设计好了的知识,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现问题,导致了学生没有问题意识,从而不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学习能力。
4、考试
我们的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考试只有一个目标:测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只要知识掌握得好,就会得到好的分数,成为教育中的优胜者。这样的考试模式让我们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学习就是记忆和重现所学知识。如果教育只要求学生达到这个程度,那么学生们为什么还要去做这以外的事呢?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升上好学校乃至找到好工作,那费尽心思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不是多余的事吗?考试的导向作用使得学校、家庭和学生都不重视书本知识以外的东西,在这样的考试制度和教育制度中,学生甚至根本不需要有创造的意识就能顺利毕业。
5、教师
在中国学生的眼中,教师代表神圣和权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对学生的判断和评价,甚至一个非常微小的表情和神态,也会被学生视做自我判断的标准。如果教师传达的信息使学生认为自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和有潜能的,那么学生就会大胆地表达好奇心,表达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不同之处不持包容和欣赏的态度,使学生感到自己是渺小的、没有价值的,那么学生会缺乏心理安全的基础。
长期以来,我们的孩子从进小学的第一天起,教师就用常规训练他们,“示范—模仿一纠正一强化”的教育方式剥夺了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的欣喜,去获得猜测和探索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上,教师更成为知识的权威,学生表征世界的多种方式被抹煞了,因为问题的答案常常是惟一的。教师有着怎样的学生观,用怎样的教育理念去指导他的教育行为,将对学生能否形成创造性的思维习惯,能否得到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有关键性的影响。瑞吉欧教育的创始人马拉古奇在《儿童的100种语言》中说:“孩子有100种语言,100双手,100个想法,100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100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100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100种世界……”如果每个教师都能理解这样的思想,以这样的视角去看待学生,那么学生独立自由的人格就会容易形成。
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改变我国当前中小学生创造力低下的现状,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首先家庭教育应当给予孩子们开放的成长空间,以发展和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成长,家长应当“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意识,使他们从小就养成一个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习惯”。学校教育在重视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个人经验的获得以及经验的开放性,为学生创设一种亲问题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考试应当具有相对的开放性,能够保留发展学生创造力所需的主动性。教师应当为学生建立一种安全的心理氛围,充分信任学生发展的潜能,尊重学生不同的表征世界的方式,培养学生包容、开放的思维方式。做到这些,就能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