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谈谈数学“提问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作者:丘 敏




  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需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只有促进学生产生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营造民主氛围,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运用合理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措施,是培养学生“提问题”意识和能力的有效做法。
  
  一、创造民主氛围,培养“提问题”的意识
  
  俗话说:学问、学问,有学必问。教学出现“不问”现象,重要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封闭心理逐渐加强。教师应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说,鼓励学生问,哪怕说得不着边际,问得可笑,我们都应积极鼓励,给予正面引导。特别是让不愿说、不愿问的同学想说想问,遇到争议大的问题教师作为参与者,与同学共同讨论,创设和谐氛围。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仅保护了学生提问题的意识,更容易激发学生提问题的潜力。初中学生更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得到别人尊重和认可,所以教师应抓住这种心理,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使提问题的气氛和谐愉快。教师要更新理念,鼓励和促进学生提问题,促进学生在教学中挖掘、探索、创新。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提问题”的习惯
  
  1、创设良好的“提问题”情境
  《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教学就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向前发展的。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好“提问题”的情境。
  例如:学完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一节,给出这样的问题情境:安静、伴有朗朗读书声的环境会催人奋进促人思考;机声轰鸣、噪声四起的场所只会使人心烦意乱无所作为。学校选址,就应该选择尽量少有噪声的地方,这样可避免干扰,学生才会安心学习。某校的教室A位于工地。的正西方向,且OA为200米,一部拖拉机从O点出发、以每秒5米的速度沿北偏西60°的方向行使,设拖拉机的噪声半径为130米。请同学们根据情境补充问题:教室A是否在拖拉机噪声范围内?若不在请说明理由,若在求出教室A受污染的时间有几秒?
  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从而产生提出和解答问题的欲望。创造问题情境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答,学生提问学生答等。有时教师可以有意提出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索,有时教师有意设置错误解答,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发学生争议,然后让学生在思考、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
  2、精选提问题的材料
  善于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贴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并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提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完“矩形”一节课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问题:给一定长度的绳子,如何测量你家的门或窗是否是矩形。在讲完“轴对称”后可以设置问题A、B两个小区坐落在公路一旁,现在公路旁修建一水站向A、B两小区供水,问水站修在公路旁的什么位置铺设管道最短?
  以上问题来源于生活,而又贴近生活,学生容易想、愿意想,这样思维灵感便会伴随问题产生,进而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发现。
  
  三、指导质疑方法,提高“提问题”的能力
  
  1、把握时机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俳不发,学生“愤”“悱”之际,正是引导学生质疑的最佳时机。学生在预习或初步感知所学知识时,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涉及知识点,思想方法的渗透,也有解题技巧、计算过程等方面的。
  当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时,他们会进行思考,产生一些针对性强的具体问题。这时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答案,避免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辅导模式。要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人人都可以提问,人人都可以当老师,互问互答,形成良好的质疑解疑氛围,使学生的重点、难点在学生动手参与中得到解决。
  当学生上完课以后,也许还会产生新的疑问,可将新的问题向课外延伸,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阅读课外书,自己寻找答案,还可以通过座谈会办兴趣小组等形式,将学生在课外学到的知识再引入课堂,共同提高。
  2、独立提出问题
  学生在开始学习质疑时,提的问题比较简单、浅显。要帮助学生进行分类,看看哪些能够通过自己探索、查阅资料独立提出问题。学生能自己提出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要给予机会、给予时间让学生逐渐学会质疑,进而提高独立“提出问题”的水平。
  3、提高提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把课堂上听不懂的、作业中不会做的、书中看不透的内容及时向同学和老师求问;其次要求每节课提一两个问题;再次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不要人云亦云,敢于向课本、权威质疑,提出不同见解。
  4、指导具体方法 其一,改变属性,提出问题。
  (1)列举所研究对象、概念、命题、问题等等的各个“属性”(如条件、结论等);(2)改变某一个(或几个)“属性”,并观察、思考问题是否发生变化;(3)根据以上各种情况的分析提出问题。
  例如:在四边形的教学中,对有关四边中点的连线所构成的图形,可以启发学生先将四边形改成各种特殊的四边形,再去观察四边中点的连线所构成的图形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从中分析归纳出结论,并能逐步掌握运用这种方法,今后对类似的问题能自主地通过改变问题的属性,进而提出更多的富有创造性的问题。
  其二,逆向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运用逆向思维的手段思考以下问题: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是什么?公式、法则能否逆向应用?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学生的思路逐步打开,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也就不太难了。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培养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坚持和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问题逐步由少变多,再提高到由多变少,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在变化中不断加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