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防患于未然:关注寄宿制学校

作者:樊会莹 石 岩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无论对于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是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甚至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都不无裨益。但是,由于资金、管理等各种原因,在寄宿制学校的发展过程中,种种隐忧便逐步凸显出来,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当前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隐忧
  
  (一)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1.危房大量存在。据湖南保靖县教育局调查,在抽查的25个乡镇中,危房面积达38416平方米,占全部校舍面积的14%,其中D级危房24635平方米。危房主要集中在生活用房,个別学校的教学楼和教学辅助用房也是危房。
  2.忽视饮食卫生。许多寄宿制学校没有严格执行食品卫生规定,购买粮菜的前提是省钱,却忽视了食品是否经过卫生检疫;对于炊事员的健康状况不作定期体检;卫生消毒工作缺失,许多餐饮用具仅仅经过形式性的清水漂洗,根本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易染疾病的传染源。另外,几乎所有寄宿制学校周边都有摊点或校内商店,其所售饮料、糕点、糖果等零食,相当一部分属“三无”产品。
  3.生活环境不良。突出表现为学生宿舍面积狭窄、床铺数量不够。按照国家标准,小学每生应占2.4平方米,初中每生占2.7平方米。据鹤峰网(2006-1-11)报道:湖北省鹤峰县中小学生宿舍平均约在1.2平方米左右,不少学校学生3人一铺6人一床,学生宿舍面积严重不达标。有些学校的学生宿舍内无洗漱间、卫生间,门窗无安全防范设施,有的学生宿舍阴暗潮湿,木质床铺松垮摇晃,高低宽窄不一,极不安全。
  4.消防设施欠缺。集体住宿,不仅需要必备的消防设施,更需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消防知识和技能。然而许多寄宿制学校,或没有安装必要的防火设施,或安装了也只是徒有其表不能用者,更别提对学生进行消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了。个別寄宿制学校的宿舍楼、教学楼等,未安装必须的防雷装置。
  5.交通安全缺乏保障。据笔者调查,在许多乡村寄宿制学校中,尽管学校及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严禁学生搭乘农用车、拖拉机,严禁搭乘超载车、无牌车,但每到双休日,学生依然我行我素,置生命于不顾,其情其景触目惊心。
  6.周边环境不尽人意。学校周围的网吧、游戏厅无法彻底整治,这无论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是身心健康均造成了严重干扰。
  其他安全问题。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配有手机、照明用具等现象越来越普遍,用电安全亦随之而来。有些寄宿制学校的门窗玻璃年久失修,也存在安全隐患。诸多问题,不一而足。
  (二)管理问题突出
  1.保育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大多数学校的门卫、食堂从业人员为聘请社会人员担任,难以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且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低,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防范知识和意识。
  2.管理体制不到位。实行“以县为主”的改革后,部分乡(镇)政府未能完全落实对基础教育应承担的责任,甚至存在把“以县为主”理解为“以县包干”的片面认识;对寄宿制学校如何管理研究不够。这些问题客观上影响着学校的健康发展。
  3.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学生请假制度存在纰漏,缺乏和家长的必要沟通;学生在校期间,一旦有了违纪现象,缺乏必要的约束手段个別。寄宿制学校没有安排晚自习,尤其是周末,学生无事可做。
  4.学生冲突处理不到位。寄宿制学校不仅面临繁琐的生活问题,而且面临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与日俱增的问题。学校里经常有打架斗殴、敲竹杠、拉帮结派等不良现象。如果处理不好,对学生本人、班级管理等都可造成不可挽回的不良影响。
  5.收费开支不明。寄宿制学校的立足点应重在为民排忧解难,收费要面向家庭收入一般的群众,应本着“基本够用,不图盈余”的原则,绝不能脱离农村、农民实际而实行高收费、盈利性收费。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许多寄宿制学校每年的寄宿培养费在3000元以上,收这些钱的依据是什么,收了之后如何开销等,在许多学校都是个谜。
  (三)教育方面的隐忧亟待重视
  如果说上面两项隐忧较为显性的话,寄宿制学校在教育方面的隐忧可以说是隐性的、潜在的,不易为人们所觉察的。
  1.学生活动空间极端狭窄。在寄宿制学校的校长和老师眼里,头等重要的问题是学生的安全问题。所以听说別的学校有学生从楼梯扶手上滑下摔伤或摔死,学校赶紧给楼梯加装护栏。为了预防晚上学生从宿舍偷跑出去上网,学校给宿舍安装上铁门铁栏。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防护越来越严,使学生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人格教育严重缺失。绝大多数寄宿制学校既没有制定人格培养的教育计划,也没有具体承担人格教育的教师。走读的学生回到家里,还能从父母身上接受影响,而寄宿的学生在人格培养上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据海南省人民医院对2000名中学生进行的一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寄宿的学生离开家庭独立生活后,由于学习压力大、竞争性强,极易导致抑郁、焦虑等不健康心理疾病,他们的心理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走读学生。
  3.不利于学生弥补不足。走读的学生由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较大的自由性,对于学业上存在的不足,回家后可以与父母交流,或者通过家教有针对陸地弥补;对于情感问题,可以与家长沟通,及时排解;对于饮食生活,学生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选择陸;对于学生的兴趣特长,家长更熟知孩子,可以因材施教,有较大的支配性。相反,寄宿学校的学生由于全天生活在学校,加之学校的作息时间高度一致,不利于家长全面了解孩子,也就无法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寄宿学校里的教师关注的是全体,面对的是表象,很难面面俱到,也就不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或弥补不足之处。
  4.淡化父母与子女的情感。只有周末时间才能与孩子亲密接触,大多数父母出于补偿心理,没完没了地给孩子塞吃塞喝,然后才是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问题,有效的亲子沟通则很少。有的孩子因为生病在家休养了一段时间,病愈后不愿去寄宿学校,有的孩子因为寄宿生活产生了精神紧张、焦虑、压抑、不快,也不愿去寄宿学校,此时父母经常是把孩子“押送”回学校。这样孩子很可能产生被父母遗弃的极端想法,在潜意识中留下阴影,对身心健康不利,更影响亲子感情。
  5.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出现隔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仅构成了当代教育的有机整体,而且形成了青少年学习生活的整个环境,这三个方面的经验应该以不同的空间形式占据青少年的全部生活。可寄宿学校的学生由于封闭在学校内,很难接受来自家庭方面的督促和影响;全面接触社会信息的机会也少,对于社会的复杂性、两面性,很难有一个确切的定位,一旦走上社会,也很难快速适应社会。同时,比较致命的一点是,寄宿制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缺乏一致的步调,极易出现相互抵消,相互冲淡教育效果的负效应。
  
  二、寄宿制学校存在隐忧原因分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