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谜语,为语文增添情趣

作者:洪 心




  谜语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等古典文学作品里都有许多精彩的谜语,为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谜语仍然保持着比诗、词、曲更旺盛的活力。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材往往采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就有《画》这一课:“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此外,各册多个“语文园地”都设计有猜谜游戏活动。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也编有《父亲的谜语》一课。青少年智力游戏类电视节目里,也常常出现猜谜活动。
  近年来,中小学各学科都开始关注谜语,数学谜语、英语谜语、物理谜语等都进入了课堂,甚至还进入了考试预测。语文学科跟谜语存在着天然联系,尤其应该运用好谜语这个语言文字游戏,在教学活动中借助谜语,以增添情趣,活跃课堂,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探究精神,加深师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而教师在编制谜语的过程中,通过揣摩教材,设计谜面和谜底,推测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增强师生双向交流的能力,还可以激发自己使用教材的创意,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特色。
  谜语可以用于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如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下同):
  行行重行行(打课文篇目一) 谜底:《步一步,再走一步》
  嫦娥奔月(打课文篇目一) 谜底:《月亮上的足迹》
  千里走单骑(打课文作者一) 谜底:马致远
  又如七年级下册:
  头头是道(打《伤仲永》一句) 谜底: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更衣(打《木兰诗》)二句谜底: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儿女忽成行(打古书名一) 谜底:《列子》
  又如八年级上册:
  步步登高(打课文篇目一) 谜底:《台阶》
  中通外直打课文篇目一 谜底:《大道之行也》
  鲤鱼跳龙门(打《答谢中书书》一句) 谜底:沉鳞竞跃
  高中语文教材中可用于谜语的资源也很多,如《六国论》一课:
  高枕无忧(打《六国论》一句) 谜底:然后得一夕安寝
  介(打《六国论》一句) 谜底:如弃草芥
  出师未捷身先死(打《六国论》一句) 谜底:战败而亡
  这样一些谜语,指向性明确,跟课文关系密切,一经提出,学生马上积极思考,或翻查课本,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竞争精神,或是对课文内容的浓烈兴趣,或是对谜底的不同看法,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因势利导,很容易把学生带进学习过程之中。同时,这些谜语还有助于知识融会贯通。如用古诗“行行重行行”和成语“头头是道”做谜面猜课题,用成语“步步高升”和常用词语“更衣”做谜面猜课文句子,都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习惯。
  谜语又可以用课文篇名、重要词语等为材料,帮助复习巩固知识。如七年级上册:
  分道扬镳(打《陈太丘与友期》一句) 谜底:相委而去
  散步(打宋词名句一) 谜底:小园香径独徘徊
  繁弦急管(打音乐名词一) 谜底:交响乐
  又如七年级下册:
  大眼瞪小眼(打《狼》一句) 谜底:眈眈相向
  美容(打《木兰诗》二句) 谜底: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
  石破天惊(打天文学名词一) 谜底:宇宙大爆炸
  又如八年级上册:
  春夏秋冬(打《答谢中书书》一句) 谜底:四时俱备
  太阳雨(打《观潮》一句) 谜底:吞天沃日
  百(打《湖心事看雪》一句) 谜底:上下一白
  又如八年级下册:
  山岳潜形(打字一) 谜底:丘几处早莺争暖树
  (打《与朱元思书》一句) 谜底:好鸟相鸣
  交通堵塞(打课文篇目一) 谜底:《行路难》
  这些谜语运用在复习过程中,可以调节气氛,把枯燥机械的复习回顾变得轻松愉快,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某些知识的印象。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在编制谜语时,要尽量避免歧义,避免争议,尽量把猜答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过程,允许学生对谜面或谜底提出不同意见,不要以教师提供的答案束缚学生的理解与思考。其实,谜语只是我们进行复习教学的一种手段,引导学生借助谜语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强化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
  谜语还可以用于课外活动,如学校的游园活动、节日余庆活动等。妙趣横生的谜语可以使这些活动带上语文色彩,富有文化内涵,更具高雅品位。例如:
  何处是归程(打三宇常用语一) 谜底:不知道
  落花时节又逢君(打礼貌用语二) 谜底:多谢、再见
  四世同堂(打数学名词一) 谜底:代数和)
  明月何时照我还(打物理名词二) 谜底:离子、回路、可见光
  列缺霹雳,訇然中开(打化学名词一) 谜底:电解
  冬至阳生春又回(打生物名词一) 谜底:年轮
  歌管楼台声细细(打音乐名词一) 谜底:轻音乐
  孤注一掷(打电脑名词一) 谜底:单击
  左右开弓(打电脑名词一) 谜底:双击
  中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谜语,可以不拘谜格(如传统谜语的“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粉底格”等),主要运用会意(如“春夏秋冬”,打《答谢中书书》一句“四时俱备”)、增减(如“七”,打日用品一,巧妙地说成增加一个“白”就成了“增白皂”)、别解(如“笑问客从何处来”打文学体裁“章回小说”,谜底的“章”借指贺知章,“小”借指儿童)等方法,简便实用就好。限制过多,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师编制谜语的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制作谜语。如以《木兰诗》二句“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为素材,学生设计的谜面不仅有常用词“更衣”,也有成语“本来面目”,还有流行歌曲“真我的风采”,等等,表现出非常活跃的求异思维,对提高语文素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