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跨越高一学习物理的“高台阶”

作者:唐 玲




  高一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大都叫苦不迭,感觉无从下手;而高中物理教师也像是遇到了学生认知的屏障,怎么教都收效甚微。高一学习物理的“高台阶”成了教学的主要障碍,究其原因很多,其中新人学的高一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高中学习物理对认知结构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是最根本的原因,换句话说:在新的物理课堂中学生不会学习。
  
  一、高中一年级学习物理的“高台阶”的形成
  
  1.初中生的认知结构现状
  (1)学习过程的模式:由于初中学生理解能力的欠缺和差异,教师的教学基本上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模式。为了达到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就用大量的练习题加以强化训练。尤其到了初三,为了升学率,几乎要用近半年的时间来强化这种机械的接受学习模式,学生毫无主动性,久而久之也就丧失了学习的主动陸和积极性。
  (2)思考问题的模式: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往往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无法控制,也很难在课堂上约束。因此教师并不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并理解知识,往往是通过大量的强化训练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样的做法在学习的最初阶段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带来了大量的作业负担。
  (3)解决问题的模式:初中阶段,由于知识的深度广度有限,中考的要求又比较具体。大多数学生都采取类比的方法套用老师讲过的例题,只要把题目中所给的已知量都代到公式里去计算就算完成任务,无需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推理判断,单靠多做点题就可以应付考试,得到高分。
  可以想象,初中生这样的认知结构和学习习惯,在面对高一的物理知识学习时将意味着什么。由于初中的物理教学是以现象教学为主,而高中物理教学则开始系统地学习物理的基本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分析解决一些问题(真正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思考问题)。学习内容的变化,运用知识的层次的增加,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高中物理的学习对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1)学习过程的模式:高中的教学过程虽然也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是更强调了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活跃的思维和独立的思考。学生一定要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知识,进而才能达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目的。也就是说,高中采用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学习模式。教师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一般学生基本上不用老师手把手地教;而那些未掌握学习方法的学生,通过教师讲解明白,让他们自己去模仿,逐步学会自学。
  (2)思考问题的模式:高中的物理知识与概念都很严谨、简练。每一个字都有其自身的意义,从概念的理解,到不同情景下的应用,以及结论的适用条件都需要思考。尤其是条件的细微差别将导致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向,也会导致完全相反的结论。因此对学生的智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3)解决问题的模式:高中物理解题的复杂程度,使学生在解题吋简单套用已知的模式往往不能奏效,其基本解题模式如下图所示√因此,怎样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尽快帮助学生跨越高一学习物理的“高台阶”这道门槛,让学生流畅地融入更高要求的物理学习中去,教会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二、掌握新教材,教会学生学习
  
  新教材在内容上、编排上、结构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强调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加强了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以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改进了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利用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的重点从偏重知识的传授转向了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点恰恰是很久以来被我们忽视,使学生缺乏后续发展能力及创造力的主要原因。那么,怎样在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改变这一现状,教会学生具有能够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技巧。
  1.学会利用各种工具学习
  在现在的信息社会,知识正以几何级数膨胀着,仅凭教师的讲授和课本的叙述就想获得全部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是不可能的。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相同。学生应当学会有效地利用各种工具,包括有选择地使用各种形式的教学辅导参考书、课堂笔记、各类科普书籍,以及教学网络去获取相关知识,而不是仅仅会向老师和同学求助。
  2.学会读书
  很多学生从文字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弱,也就是说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都有待加强。迅速地阅读,并了解文字的含义,找出关键词,将大段的文字分层,了解各层次之间的关系等等。阅读并不仅仅是读,还包括了简单的笔记。而审题时的阅读还包括了划出判断时需要的重点字、词、句子等等。
  3.学会问问题
  学会问问题是一个学生基本素质的体现:问什么问题,怎样问,问完之后怎么办呢?是不是一碰到障碍就要寻求帮助,得到标准答案就完事大吉了?应该既要问“为什么”,又要问“怎么办”;问关键问题以解决自己的学习困惑,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要教会学生归纳问题,寻找异同点、寻找规律。
  4.学会思考
  从认知规律上看,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是具体新的问题情境与人的头脑中已有物理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方法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教会学生思考,当感知面临的问题后,就要努力寻找问题的条件与想达到的目标,同自己现有的知识方法之间的实质性联系,同时还要注意区分细微的差别。这样的思考过程是:把新问题同物理认知结构中的某些物理概念规律、某些物理事实、某些物理学方法相联系,把原有的知识经验重新改组,整理成适合新问题的形式。这种思维方式要涉及更深更本质的认知层次,从而寻求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5.学会归纳
  所有的知识,最初呈现的都是零碎的、松散的,而实际上知识之间都是有相似之处或内在联系的。寻找规律之间的相似之处,构建出知识之间的结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认知结构。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构建出这部分知识的认知结构。由于高中物理知识的系统性很强,所以必须注重认知结构——从物理知识的系统、关联、整体结构等角度去进行认知,这便成为物理认知的一个重要特点。认知结构,可将知识本身的细节暂时忽略,突出整体的结构与相互关联,便于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驾驭全局,融会贯通。
  总之,高一物理教师如果能从调整并重新组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角度出发,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从学习心理上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的模式,就会帮助学生很快地完成认知结构的重组,迈上高中物理学习的“高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