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我心中理想的学校德育

作者:朱洪秋




  德育是一个千古的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心中理想的学校德育”是我在完成学校德育管理改革方案时产生的思维火花。
  
  1 由学校教育走向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本来应该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却变成了条块分割,相互推诿。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指导家庭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形成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完成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指导家庭教育可以通过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开展亲子活动和感恩教育活动等途径,建立教师家长协会制度被认为是家校合作的好方式;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参观访问调查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等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接轨的主要方式。研究表明,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要大于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必须走向社会教育。
  
  2 由细节管理走向战略管理
  
  学校管理关注细节,这是无可置疑的,“细节决定成败”嘛。但是,学校的德育管理,似乎缺乏宏观的和长远的战略管理,德育工作者陷入事务之中,却经常是碌碌无为。要彻底改变微观德育和低效德育的现状,必须改变思维模式,重视战略管理,使德育能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使德育工作者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德育由细节管理走向战略管理,首先,需要更新德育管理思想,用欣赏德育、发展德育等先进的教育思想对德育进行思想管理;其次需要科学制定学校德育3年规划,建立学校德育美好愿景,科学制定年度德育工作计划,让德育管理常态化;第三需要进行德育政策、德育体制、德育机制、德育制度、德育组织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德育管理效能。
  
  3 由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学校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是对德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探索不够。德育工作者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主要是在实践中通过师徒关系和经验积累来学习;德育工作没有像学科那样的大纲和教材,德育工作者凭着经验、感觉、问题和上级指示工作,缺乏系统科学的设计和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德育管理者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结构,通过德育科研探索学生成长规律,分层建设德育首席、班主任和副班主任梯队,构建可以操作的德育工作模式,加强德育研讨交流等可以逐步实现德育管理由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4 由制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
  
  由人的管理到制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是德育管理的基本走向,文化管理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文化管理主要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完成,尤其是学校课程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它们承载着学校文化的灵魂,对学生的精神成长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德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赋予和开发德育规范的道德意义,激发德育主体的精神成长需要:认真贯彻德育规章制度。让遵守制度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积极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主流、主体、主题,发挥学校的价值引领作用。学校德育管理需要人的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但最终应该走向文化管理。
  
  5 由约束德育走向发展德育
  学校德育的一个误区是德育工作是为了稳定学校秩序,规范学生行为习惯,而不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促进学生发展,实现学校秩序的稳定,完成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结果是为了稳定秩序,强力约束规范学生,导致学生逆反,引发师生冲突,影响学校稳定,德育工作进入低层次的恶性循环之中。我们必须调整工作路径,实施发展性德育。通过建立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教育系统、星级评定志愿服务教育系统、人生远足体验教育系统和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科技、艺术、文化活动等,推进德育由约束型走向发展型。
  
  6 由问题德育走向欣赏德育
  
  学校德育往往是问题德育,德育工作者看到很多问题,整天解决德育问题,还是出现很多德育问题。老师很苦恼,产生职业的倦怠;学生很烦恼,失去了应有的自信。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的美学德育观认为:德育应该是欣赏德育,“德育应该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教育专家周泓提出的赏识教育、北京光明小学的快乐教育、上海闸北中学的成功教育以及一些学校提出的阳光教育等渗透着欣赏德育的思想火花。这是一种科学的德育观,学校德育多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赏识和激励学生: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多把尺子评价学生;帮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树立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推广“欣赏型德育模式”等可以帮助学校实现问题德育向欣赏德育的转变。
  
  7 由知性德育走向生活德育
  
  道德是生活内在的逻辑或规则,道德无法从生活中走开,生活也不能没有道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但是,学校德育往往是知性德育(知识德育、思维德育和知化德育),这是德育低效的原因之一。提高德育实效性必须实现对知性德育的超越,走向生活德育。德育目标内容源于生活,把社会生活中最需要的德育品质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克服德育的假大空现象;德育途径突出实践性,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处世,学校要积极组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把人生远足社会实践活动拓展成综合社会实践课程……知性德育走向生活德育,德育教育才能成为真教育和完人教育。
  
  8 由常规德育走向深层德育
  
  德育教育必须入耳、人脑、人心,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深层次德育工作。学校必须把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落实全员德育,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成为心育教师;必须重视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能得到慰藉。学校应该配备专职和兼职心理教师,建立科学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9 由泛化德育走向做人德育
  
  国家制定的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广泛,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在学校德育实际工作中,必须在国家德育目标内容的指导下突出重点,由泛化的德育走向做人德育,把做人德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做人德育的内容应面向学生的未来和社会的实际,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10 由局部德育走向全员德育
  
  全员德育声音很大,落实很差,德育仍然主要是德育处和班主任的事,这种状况严重影响德育的实效。解决的办法除了校长重视、教师转变观念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和评价落实全员德育。学校可以通过文明班集体建设,落实全员德育;通过教师评价系统,引导教师落实全员德育;通过组织结构的整合,实现全员德育;德育干部还必须主动开展相应工作(比如联系政治组、学科活动等),推动全员德育。
  
  11 由低效德育走向高效德育
  
  德育实效性差一直是学校德育最大的困惑,原因很多、错综复杂。德育管理工作必须从改革创新入手,打破固有的传统思维和模式,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学习型组织,引领德育走出低效的误区。如深化年级平台工作,发挥年级平台的轴心作用;建立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德育首席教师团队和副班主任团队的作用等。
  以上是我心中理想的学校德育,尽管很不成熟,但我要在自己的德育管理实践中体现和落实其精神,不断实现我的教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