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情景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吴文飞




  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这朵文学艺术的奇葩以其独特的魅力,独占一席之地。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对古诗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因为诗句的拗口、难理解而产生厌恶感。教学中创设古诗词教学情景,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品读的兴趣,使学生融入诗词的境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像,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起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创设隋景,进行情景教学的主要方法有:
  
  (一)巧设导语,创设情景
  
  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很多,而设计精妙的导语是最常见也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别出心裁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愉快地融入课堂学习。
  曾经听一位青年教师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她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告别了都市的高楼大厦、喧嚣与繁华,今天我们将一同去感受美好的乡间生活。紧接着,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风景图,图上雅致、清新的田园生活,一下子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屏息凝视,从那专注的眼神看出他们已经沉浸在画面所描绘的情景之中。
  可见,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审美心境的第一步。而导语的情绪色彩应和诗词的情感色彩声气暗通。如果不能把握这个技巧,学生将很难与教师同步,甚至完全没有教学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情景
  
  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在创设情景这方面。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
  优美的诗歌,与作者所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作为当代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提供有关时代背景的音像资料,能够生动地展示当时的历史状况、社会动态,既为教学传递信息、铺垫知识,又使学生更好地贴近作者、理解作者。如学习杜甫的《兵车行》,可采用多媒体先播放“安史之乱”的史实音像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宝年间,奸臣当道,统治者穷兵黩武的社会现实,看到长安混乱、百姓超期服兵役、田园荒芜的凄惨景象。设置这样的背景情景,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与诗人思想情感相契合的心理情绪,为学好此诗开了个好头。
  别林斯基说:“诗歌最不能容忍无形态的,光秃秃的抽象概念必须体现在生动而美妙的形象中。思想渗透于形象,如同光亮渗透多面体的水晶一样。”这正是中国历代诗人、词人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一首首好诗好词创造了我国古诗词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诗中有画”,即使是很富有哲理的诗,也是思想包盈于形象之中,智慧闪烁于形象之上的,我们不妨以此特色设置教学情景,用丰富的色彩、优美的线条、整合的画面,将无形的诗词形象变幻成有形的视觉形象,在愉快的情境中,在活跃的课堂气氛里,领悟文字的内涵,体会意境的高妙。我在教授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时,根据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描写,在网上下载了有关的图片,上课时在多媒体上播放出来,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欣赏画面,对诗歌的意境有更深层的了解。
  
  (三)巧设问题,创设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这一方法在启发式教学中广被采用,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拿来”。实践证明,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巧设问题情景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真正地发挥出学习主体的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阅读中会保持一种持久的愉悦的心境,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一箭双雕,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习李煜的《虞美人》一词,我提出了以下5个思考题: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②“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④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⑤说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艺术特色。《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由浅入深地设置这5个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跟课文的顺序相符,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学生沉浸在对问题的思索中,踊跃地参与问题的讨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地发挥了出来。
  托尔斯泰说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理解……”音乐与诗词结合,让学生张开了想像的翅膀,扩大了思维的空间,自然就走进了诗词的意境中去了。
  
  (四)巧妙诵读,创设情景
  
  古诗词的教学意义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热爱并吸收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精华。古诗词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志趣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诵读古诗词,对于深刻地理解作品,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要读出感情,首先必须准确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正确把握好停顿、节奏、重音、语调、速度等基本朗读技巧,这样,学生才有可能进入到原作品所具有的那种精神境界中去,即所谓“进入角色”。比如《蜀道难》中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作者大胆奇特的想像,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慢慢感悟。《登高》中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铿锵和谐的声韵之美,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品读咀嚼,掩卷深思,叹惋无穷。朗读李白的《将进酒》时,则要读出作者大气磅礴的豪迈之情,要用高亢、豪迈的语调,这样的朗读,才能打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进入到教学情景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诗词要求“感受语言的优美”。“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情景教学对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能够巧妙地在课堂上实行情景教学,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会是一件难事。良好的课堂情景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学生自然就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明显地突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