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架起美术课堂预设与生成的“鹊桥”

作者:叶志杰

们似乎也司空见惯了。课前预设算是白忙活了。正当老师寻找举措的时候,学生送上了一线转机:“老师,让我们画画吧!”老师抓紧了开讲的机会:“同学们,今天的课题是《美术中情感与精神的表现》,请先拿出纸和笔,用15分钟的时间,自由想像地画一幅开心的画吧。”话音未落,有人迅速地插上了几句“发黄”暴露情感的话,又一波的混乱开始了,老师马上警觉起来,连忙补充道:“主题一定要健康的。”……一切都在课前预设之外不断生成与创生预设中进行。教师在过道上巡视着,与同学交流着……紧接着老师捕捉到了一张特殊的有教育意义的作业。一张百孔千疮的作业纸,老师却认定它是一件作品,当作业一亮相时,教室的声音和空气暂时冷却下来,也许大家等待的是再一波的闹剧。趁着这间隙,老师说:“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艺术活动的开始,更何况作为艺术主体的造型呢?美就在于发现。”老师继续说:“没有人规定艺术作品只能画而不能戳,这张作业在无意中却显出了特有的创造性想像力,是具体形象的,又是抽象的。”老师把作业举高了一点又说,“透过灯光它让人想像到宏观宇宙无数的星光。”这位学生作者无比得意,其他同学似乎也有某种认同,感到今天自己没有被迫接受所谓的教育,一切都是那么舒心自然的交流。
  这个教学片段描述了一堂平常的美术课上发生的不平常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课前预设算是白忙活了,在一些学生提出的“让我们画画吧”的要求下(生成),教师提出进行命题画《美术中情感与精神的表现》创作的要求(创生预设);当学生几旬“发黄”的言语(生成)教师补充到“主题一定要健康”(创生预设),教师捕捉到一幅特殊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作业(持续生成)进行点评(创生预设)。正由于教师善于建构预设与生成交互发展的新型关系,抓住教学契机,因此这堂课取得了别开生面的成效。
  
  3、平等对话,善于捕捉
  课堂上即兴生成性内容,可在师生的对话和师生互动中不断生发的。所谓对话,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在上课某一环节时的兴趣、需要和问题,即兴提问,并因势利导,灵活展开教学。这种教学要求教师首先成为一个倾听者和记录者,并以平等的心态就某一话题与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对学生内心语言的倾听和对课堂行为的观察和记录,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向,以便随时向学生抛出能引发进一步思考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还可在下一步或下一课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更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预设不是对生成的限制,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预设与生成始终处在动态交互发展、整合优化之中,相得益彰、演绎精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做学问如此,课堂教学亦然,如果没有“破万卷”的精心预设,也就不可能游刃有余地把握“如有神”的精彩生成。为此,让我们架起预设与生成的“鹊桥”,预约“美丽的邂逅”,携手共创充满激情与智慧,呈现人文性、生态性,焕发生命活力的美术课堂新气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