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爱我们的“笨”孩子
作者:王书敬
起初,每当看到他那充满渴望的眼神,总觉得于心不忍,一节课中总会“创造”一次机会让他表现一下;后来,渐渐淡然,一周只叫他一次;再后来,变得漠然——好几周也未必会叫他一次。任他动情地喊着“老师,叫我”,我都不为所动,坚持着不去搭理他。
时间一天天过去。终于,小c上课不举手了,眼神变得黯然,脸上不再流光溢彩,仿佛教室中课堂上根本没有这个人。我想,这样也好,省得耽误大家的时间。
小c的变化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关注,我似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了。然而在一个课间,有同学跑到办公室告状:“老师,小c把小爽打哭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小c竟然打人!尽管成绩很差,但他绝对是个老实的孩子啊,现在居然把别人打哭了,真是不争气啊! “把他叫办公室来!”我厉声吩咐道。一会儿工夫,小c低着头来到了我的面前,站在那里,不说一句话。“你怎么回事呀!最近,连上课举手都不会了?为什么?还学会了打架?你不想学好了?回去写检查,明天交给我!”我劈头盖脸地训了小c一通,也没问他为什么打人(我知道小c也说不清楚)就把他打发回去了。
第二天,小c把检查书交给了我。检查书里有好几个错别字,有的地方弄得很脏,但字数不少。
“老师:对不起!惹您生气了!我知道我是笨孩子,您不喜欢我了。在家里,妈妈经常对我说,只要我尽力了,就算成绩差点,她也会为我而骄傲,她最希望看到我努力学习的样子。我记住了妈妈的话,不论在家,还是在学校,我都积极学习,但我还是老出错。一开始上课,只要我举手,您总是叫我,还夸我积极好学。下课了,有同学嘲笑我‘笨’,但我不和他们计较,因为老师您喜欢我,您还批评过他们。那时候我感觉自己特别快乐,比吃麦当劳、肯德基都快乐。可现在,您上课不愿叫我了,有时一节课连看我一眼都没有,我真的很难受,但我忍着。今天课间时,小爽他们几个对我说:‘看,老师也知道你太笨了,永远都不会叫你了!你怎么这么笨呀!’我实在气坏了,推了小爽一把,结果他跌在地上哭了起来。您知道了,批评我不上进。我知道自己错了,我不该打人,我让老师失望了。我真是个笨孩子,现在只有妈妈喜欢我、疼我。我多想让老师您也喜欢我呀!以后,我还要举手,不管老师叫不叫我。因为老师喜欢上进的孩子。
对不起老师,我一定努力学习,让您再喜欢我。”
读着小c的检查,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感动里夹杂着很多羞愧。我真的没想到这个9岁的孩子,内心竟涌动着如此复杂而激烈的情感热流。我想起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曾经说过的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发生着如此举足轻重的影响,我有时真是看轻了。
我开始了反思,为自己的言行深深地后悔、甚至后怕。
首先,我“想”错了。卢梭说过:“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做出或好或坏的评判。”而我因为他总是回答不到点子上,就想当然地认为他“笨”,一听说他打人便主观、草率地认为他“坏”,我急于用自己的经验和尺度去评价一个孩子的智力和品德,是多么的片面和武断!这大概是潜意识中的“教师爷”观念作祟吧!
其次,我“做”错了。这比“想”错了要严重得多。就因为小c学习差,我便有意忽视他、冷淡他,我想干什么?一听说打了人就不问原因,不容分辩的一通训斥,我在干什么?我无情地扼杀了一个孩子纯真无邪、积极乐观的天性,让他在伙伴的讥讽和自我否定中痛苦地挣扎;我粗暴地剥夺了一个孩子陈述事实、自我辩白的机会,使他在委屈与无助中度日如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我给小c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我是一个极不合格的老师!我该深刻地向小c检讨才是!
第三,我要改“错”。“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我的错误正在于对学生爱得不够。回顾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总是得意于自己的小有所成,沉湎于各种功利化运作,而缺少的正是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爱。教师应当用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做到和蔼而不放纵、严肃而不冷酷,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平庸的、在智力发展最感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让他们树立自尊感,树立起做人的自信心,享受生活的欢乐,这才是教育的真谛,也是每一个教育者的使命。
其实我应当感到庆幸,庆幸我的“风霜刀剑”还没有击垮这个可怜的孩子,而善良的小c仍然给我保留了挽救自己过失的机会,我还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他一道创造应该属于他的美好未来。我该庆幸,庆幸小c的真情坦白触动了我那颗有些麻木的心灵,这让我照见了自己的灵魂。我曾经自以为是地认为,对于小c这样的孩子,不批评、不讽刺、不打骂、不抱怨就是“高尚”了,现在想想,这是多么可憎的想法!我终于体会到,爱的背面不是恨,而是冷漠,我已经于不经意间走到了爱的背面。
让我们爱每一个孩子,特别是那些“笨”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