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

作者:陆燕飞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现、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综合体现。”
  笔者在下乡听课、检查中,发现农村学生写作状况不容乐观,如何落实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广大农村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状况
  
  笔者在村校进行课改调研时发现,村校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普遍不高,习作的内容不是似曾相识,如出一辙,就是拉杂干瘪,毫无生气。习作中,叙述平铺直叙,语言简单苍白,情感也严重缺失。写人或记事,极少有真情实感的流露,大多是牵强附会的无病呻吟。老师对习作的批改费时费力,实效也差。大部分教师批改的只是一些错别字、语病等,或笼统写几句指向不明的评语,或给个中等档次的分数了事,针对性的评价语、激励语极少。学生得不到改进的方向和提高习作水平的动力,最终使得农村小学师生大多谈习作色变。小学生怕习作,教师怕上习作课,更怕改学生的习作,习作教学的实效较差。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探索
  
  结合自己长期习作教学的体会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实效性差的的问题。
  
  (一)从生活出发。解决“无米之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与城市相比,农村有更原生态、更丰富的习作素材。孩子们生长在农村,接触广阔的生活天地。如何引导学生从司空见惯的景物或行为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快乐,是农村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1.利用资源,直面观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素材”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的基本要求。要教会学生观察,教师首先做生活的有心人。农村有数不清的动植物资源,一花一草,一藤一枝,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素材,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有顺序,适时地引导学生去观察,为学生打开观察之门。
  2.感受美景,积累素材。如何让学生熟视无睹的农村的无限风光成为笔下的素材呢?教师应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生活和生养自己的土地。如组织学生去欣赏田园风光的美丽,采摘果园诱人的果实,静听小鸟宛转的歌声,感受潺潺流水的清凉……
  3.走进生活,丰富素材。生活的积累是人生的三大积累之一,生活的体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在习作前与学生们一起回忆他们经历的生活,帮助他们再现活动的场景,如砍甘蔗、割稻谷的苦和乐,挖红薯、烤红薯的真与趣,掏蜂窝、灌蟋蟀、捞鱼虾、捉泥鳅的险与趣……
  4,开展活动,感受乐趣。农村自有传统游戏活动特色,既简单,又刺激。如斗木陀螺,跳格格,“看仓库”,“抓偷瓜贼”,“捞鱼虾”等,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在操场画一条线,在操场两头各摆上一块砖头,斜放几节小木棍,两方人马对起阵来玩一玩,相信那紧张而欢快的叫喊声一定会让孩子们感受游戏的乐趣,并且那种乐趣一定会在他们的笔下放光彩。
  
  (二)从实际出发,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
  1.充分利用课本,夯实基本功。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农村学生的阅读面比较窄,他们能直接接触的就是课本。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用好课本资源,品悟精妙表达之处,揣摩作者写作方法,背诵积累精彩片段,借鉴引用积累好词佳句,进行各种类型的说话或小练笔训练,引导学生学会重组语言,活用语言,同样可以使习作充实生色。如在低年段利用文本典型词语或句子进行造句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各类句子的扩展与变化,在中高年段,进行句子的组合与分解,进行句子的修饰与美化,进行仿段写段训练,帮助学生夯实语言表达基本功。
  2.强化口语训练,降低习作难度。由于农村孩子最初接触的是家乡方言土语,进入幼儿园或小学后才开始学习规范汉语,在习作中,学生会出现用地方语言表达的现象。因此,开展口语训练,降低农村学生习作的难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引导学生描述乡间见闻,说风俗习惯;充分利用电视和学校图书室,谈电视节目和读书内容或感受等。
  3.建立日记素材库,记录成长经历。农村学生写作的难度还在于平时没有养成动笔写日记的习惯。而习作需要在平时进行必要的练笔,如能有目的地进行日记写作训练,建立日记素材库,让学生记录自己成长经历,定能克服学生怕习作的心理。笔者曾多次指导学生进行系列日记或专题日记训练,有针对性地选择某项可以延伸的活动让学生去体验,然后写成系列日记,不仅为学生准备较好的习作素材,还磨练学生的笔头,使书面语言表达更加流畅。
  
  (三)巧妙引导,避免千人一面
  1.倡导童真、童趣,还习作真与趣。为什么《少年闰土》中的农村生活在小鲁迅眼里是那么令人神往,而在现代农村学生的习作里却难觅踪影?为何取而代之的是充斥着千篇一律与农村生活气息无关,没有个性的习作内容?主要原因是教师习作教学的定位出现了偏差,许多教师认为那些类似范文的文章才有文采,教师极少鼓励学生以我之手写我真实的生活。如笔者在某校调研看到这么个事例,有学生在自己的习作《有趣的游戏》中写道:“在田里玩游戏太入迷了,我憋尿太久,最后实在忍不住了,连忙跑了几步,就在地头尿起来,呵,尿飚得真高,就像一条彩虹。”老师看后,批评该生不害臊,连尿尿都写。弄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并把这事当成笑话传开。这说明了如果广大农村教师观念不改变,“要让儿童热爱生活,回归童真,使习作成为农村孩子表达真情实感,抒写真我的一种生命活动”就无法实现。
  2.重视细节,巧传神韵。农村学生由于缺少必要的观察方法的引导,对许多事物熟视无睹,写起文章来往往用直白的语言平铺直叙或简单概括,所写文章千篇一律,毫无文采可言。因此,教师必须在细节的写作指导上下苦功。笔者在指导学生用心抓住细节观察再进行描写后,一位学生笔下的稻谷很有特色:“说谷子的颜色是金黄的吧,它却没有黄金那种耀眼的黄和光泽,它的黄显得很特别,是带有干燥的黄泥土和橙果掺杂在一起的那种黄。摸摸它,表面有些粗糙的感觉,但是,细细看它,却还带有短得不能再短的细毛,难怪摸起来这么扎手呢!歪着头看稻谷,可以看到稻谷还闪着一点点光呢!……”
  3.习作早布置,感情早酝酿。农村孩子的父母大都为生计在田间苦心劳作,或外出打工,与孩子的交流机会较少,学生情感的缺失较为严重,学生对父母的爱的感觉比较模糊。写有关感情性比较强的习作时,学生往往从优秀习作摘录,往习作里胡套乱用了事。因此,教师应该重视为学生营造细腻的情感表达氛围。如写“我家的一位亲人(以我的爸爸为例)”,可以采用以下步骤:①采访爷爷(奶奶),了解爸爸成长经历;②向妈妈询问,让她谈谈爸爸的事情;③向邻居了解爸爸的为人处世;④自己回忆与爸爸相处的点点滴滴……通过习作前任务早布置,感情早酝酿,相信学生会写出具有个性并且感情真挚的文章。
  
  (四)真诚评价,提高评改有效性
  受各种条件限制,农村学生的习作起点比较低,教师如在评价方面不加以改进,不仅会费时费劲,还会挫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帮助农村学生树立习作信心,是重要的教学策略。
  1.重视量化评价,进行纵向对比。珍视学生的习作成果,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进行分层次处理,如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哪怕只能写几句话,有进步了,都应该给予肯定。
  2.重视修改能力的培养。改变那种全包全揽的修改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修改训练,把修改习作的权力下放。采用“互评互改一自我修改一教师总评一优秀、进步文章展示”法,充分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评时,教师采用建议评价法,善于寻找亮点,并给予真诚鼓励,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习作的信心。
  总之,广大的农村教师只要有落实小学习作教育的有效性的意识,并坚持付诸行动,农村小学生习作难的问题会得到根本地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