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作者:蓝志祥




  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地理作为一门跨文理的综合学科,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都涉及地理知识;而且地理学的时空特性和综合特性又使地理知识成为综合能力考查的切入点。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做好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与整合,从中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此做了深入探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抓住地理学科特点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1.抓住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一个巨大的自然和人文共同作用的系统,因素多样、时空范围大,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广泛性使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建立广泛的联系。比如从环境演变的角度来看,有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从人口、城市发展来看,有自然原因、经济原因和历史原因等。综合性使地理学成为发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并决定了“空间综合分析法”成为地理学的最重要方法。区域性要求学生必须建立正确的区域空间概念,使学生形成既能运用全球性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具体地区的空间位置。认识和分析该地区地理特征的能力,又能将同类地区的共同特点归纳、概括成一般规律的能力。
  
  2.抓住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人地关系。
  综合能力考查要求“能正确评价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从地理学科来说,地理学科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重点讲述不同区域的环境差异和地区优势,讲述各地的人文特色和经济发展状况。目前,人地关系不协调的状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资源短缺、分布不均和开采利用不合理;人口的迅速增长带来粮食短缺、资源贫乏、空间紧张等严重问题;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带来环境质量恶化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综合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地观,使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树立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学会综合各方面的影响,全面、发展、辩证地看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抓住地理学最重要的工具和组成部分:地理图表。
  地图是地理学的突出特色之一,地图能力包括读图、析图、填图、绘图等。地图反映大量的空间信息,对于了解区域情况十分必要。历史学的时间线索和地理学的空间线索在地图上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历史和地理的学习尤其要求能很好地运用地图。除地图外其他各种图表,包括原理示意图、综合景观图、剖面图、系统联系图、统计图表等等也十分重要。例如,我们可以把中国人口增长、粮食产量增长、耕地面积增长、人均粮食增长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的数据转化为折线图,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下面问题:为什么人均粮食产量增长缓慢?为什么要保护耕地?为什么说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是了不起的成就?提高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主要办法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将引发学生积极深入思考,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不断培养和提高。
  
  4.地理的“教”与“学”必须紧密联系实际。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具备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考查的基本思想是紧密结合实际问题。从地理学科来说,可以联系天气现象、旱涝灾情、环境保护、旅游观光、交通运输、民俗文化等;可以结合国内外时事,了解和分析国内政策、国际形势;可以比较和了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探讨经济、文化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等等。例如,讲长江可以联系三峡水电站的建设,联系1998的洪涝灾害;讲淮河可以联系淮河的污染现状及治理;讲城市可以以北京、上海、广州为实例;讲世界格局,可以结合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发展趋势等等。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通过学科知识交叉与综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地理学科的知识几乎涉及到全部中学课程的内容,其中,自然地理知识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人文地理知识也同政治、历史、语文等有着密切联系,区域地理涉及到日常生活、生产知识则更为广泛。教学时,教师应该通过学科交叉,对地理问题、现象、事实材料进行分析、评价、推导或说明。如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森林破坏的严重后果、气候异常及水旱灾害的原因、地转偏向力产生的地理现象、动植物的生存生长条件及其分布规律、生态平衡原理在农业上的广泛运用等等。实现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与综合,对教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的知识内容,还要了解、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并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向联系;对学生来说,学习要更全面和深入,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思考,做到融会贯通,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1.文科之间的综合
  从地理与政治的综合来看,哲学方面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大都可以运用来分析许多重大自然地理事件和人文地理热点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从地理与历史的综合来看,历史与地理的联系自古就很密切。古代学者在研究历史时,认为应该“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地理与历史的结合,常常以事物的空间分布与特征为依托。
  
  2.文理科之间的综合
  地理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均有知识之间的交叉与综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应用数、理、化、生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化解和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地理与数学的综合。利用数学知识可以简化地理计算,证明地理规律。
  (2)地理与物理的综合。利用物理知识中的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三大定律、力的分解、力的合成和力的平衡原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形状的形成原因;不同空间位置的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洋流的成因;天体运动规律的原因剖析等等。
  (3)地理与化学的综合。例如,在讲授“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时可以先列出相关化学方程式,再从正向反应说明石灰岩被水溶蚀形成溶洞、石芽、峰林、漏斗、地下暗河等;从逆向反应说明新的岩体的形成、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又如,在讲授臭氧层受破坏时,可以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解释:氟里昂吸收紫外线后发生光解,产生一个氯原子,氯原子又夺取臭氧中的一个氧原子,使臭氧变成纯氧,氯原子对臭氧分子的破坏是一个连续的反应过程,一个氯原子能破坏许多臭氧分子,因此氯原子产生的破坏性极大。此外,在讲授酸雨、光化学烟雾的危害性时,都要用到化学知识。
  (4)地理与生物的综合。在讲授生物循环、环境与生物的关系、自然带、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时都与生物知识密切相关。教师应多方位、多角度地归纳、综合、交叉和渗透。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加强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综合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训练。一方面,各学科从自己的角度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在多种学习中自行融会贯通。形成一定的综合能力,这是综合能力形成的主渠道;另一方面,各学科教学中,自觉地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联系,综合运用,会使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为有效。
  例如,通过如何正确认识1998年长江洪灾的成因进行综合应用训练。教师可先出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到长江,观察长江中游的地形特征,提出问题,归纳长江洪灾成因。学生可能提出气候原因、地形原因、植被受破坏、围湖造田、堤坝问题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一一深入分析。有关气候原因可以提问长江流域的气候类型、降水特点,进而分析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人类不合理地利用环境、植被受破坏,形成温室效应,加剧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地形原因可以分析长江中下游的河道特征,联系历史上洪灾多发事实,重点比较1954年与1998年的洪水状况,进一步探讨原因;植被破坏可联系植物的固土作用等环境效应,分析长江流域植被破坏的主要危害;围湖造田使湖泊蓄水能力降低,功过两分;堤坝问题反映人们的防洪意识存在很大问题。从长江洪灾的综合分析中,使学生了解这种“多因素共同作用、长时间积累、短时间突然暴发”的自然灾害反映出来的人与环境关系中不协调的方面,通过各学科能力的综合应用,不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
  总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培养合格公民应有的地理素养”目标,造就符合当今社会合格的综合型人才,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在不断更新知识的同时,积极探究教书育人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模式,抓住地理学科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无愧于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