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情感教学的理念及其操作原则

作者:寇冬泉 黄 技




  情感教学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新领域的情感教学则是随着情感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蓬勃展开而兴起的。情感教学在我国虽已走过了30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历程,但人们对情感教学的认识远没有到位,导致教学实践中对情感的效能重视不够。因此,澄清情感教学的理念,明确情感教学理念的操作原则,可以进一步推动情感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情感教学的涵义
  
  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认知因素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手段并通过语言、态度、行为等负载教师正性情感的教学变量来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正性情感需要和认知需要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效果的增强和教学目标的完善的教学。情感教学概念蕴涵以下三层含义:(1)从教学的浅层形式上看,情感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从教学的深层意义上看,情感教学既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过程又是师生之间信息转换与交流过程。(2)情感教学中强调的情感是师生双方的正性情感。所谓正性情感是指教学情境中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情感,既包括积极的情感如喜、乐等,也包括一些消极的情感如哀、怒等,还包括一些复杂的情感如爱恨交加等。(3)情感教学的目标既要利用正性情感因素来促进知情和谐统一,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也要利用正性情感因素来影响学生的情感价值取向,塑造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推动教学目标中情感目标的实现。
  
  二、情感教学的教学理念
  
  正如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一样,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情感教学要在教学活动中被教师所普遍自觉推行,首先需要教师认同情感和情感教学,接受情感教学理念。情感教学就是要将情感提升到与认知并列的地位,不仅通过情感教学来促进认知发展,也通过情感教学促进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序列的情感的健康发展。因为“须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概念性的理论如果从心理和动机激发的角度让学生即刻亲身体验,就能更深刻地掌握”。所以“今天的情感教育运动则……更强调教育情感本身,情绪感受自身就是所要教育的内容”。我们甚至可以说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情感,而不是认知。因为“认知的目的不是停留在知道客体是什么,而是要将这种知识内化到主体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情感体系之中:只有成为了主体自身的价值、态度、信念的知识,才能达到安顿自身情感的目的,也才是主体的真正知识。一切停留在情感体验之外的知识对主体来说只是死知识、假知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情感就成了教育的更根本的目的。朱小蔓教授也认为: “关注人的情感发展是教育中的一个本源性、根基性的问题。因为只有情感才是真正属于个体的,它是内在的、独特的,是人类真实意向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本质正是其情感的质量及其表达。我们确信一个人对某种价值认同、遵循,乃至于形成人格,虽然需要以一定的认知为条件,但根本上是一个人情感变化、发展,包括内在情感品质与外在情感能力提升和增长的过程。”同样,美国学者朗格也认为“在人的发展的最高层次,理性和情感的巨大差别或许是不真实的,理智是一种高级情感形式——一种专门化的高度集中的情感”。他从人的情感的衍变角度提出情感是人的发展目的,自然也应该成为教育教学追求的目标。当然,我们也不应用“重情轻知”观念来矫正现实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轻情”观念,那会让我们再次滑入知情对立的唯理性主义教育的泥潭之中。瑞士的丹尼什早就注意到人们在对待情感与理智关系上的这种不当取向,他曾说:“许多人对情绪做出的反应是仿佛他们不能够或不应当做任何努力去改变情绪。例如,当代世界的行为科学家和凡夫俗子们都认为,情绪应当宣泄出来,快乐的欲求应当得到满足。他们完全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人类在其整个历史长河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需要控制情绪,如果不注意控制情绪,可能在社会中造成问题和困难。毫无控制地发泄气愤情绪可能导致痛苦与不幸,甚至造成死亡。同样,毫无节制地追求快乐既可能造成社会问题,又可能造成个人问题。因此,在那些呼吁情绪自由和那些主张控制情绪的人们之间,就总是存在一种对立的关系。”有鉴于此,我们要做的不是在教育教学中把认知置于情感教育教学之外,而是促成情感回归到教育教学中,并且将它提升到与认知并列的地位,做到情感认知化、理智化,真正使情感与认知内在地统一起来,使认知和情感永远地在教育教学中交融在一起,从而促进个体的健康全面发展。
  
  三、情感教学理念的操作原则
  
  情感教学理念要求教学应该从整体目标出发,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通过教师有意利用言语、行为、教材、环境等教学变量中负载的正性情感,在师生交互作用过程中唤起学生的相应情感及体验,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以促进有意识心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潜能,促进其在真情实感中建构理性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达到知情并举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以下操作原则: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原则。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交往双方关系是否民主平等、和谐融洽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双向的、民主的而不是单向的、权威的或教师主宰的。对学生而言,教学中他不仅有机会言谈,而且可以与教师共同决定交往的形式与内容,更重要的是交往双方可以向对方自由敞开心灵并彼此接纳。师生间的这种亦师亦友关系真正凸显教学的人文关怀,在这种关怀中师生双方也都会体悟到人生的意义。教学中的民主与平等必然不断清除阻碍师生交往的自我中心思想,而促进彼此间的理解与交融。这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激情、活力又不乏理智。
  
  2.创设生动、形象、负载正性情感的教学情境原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多方面、多形式、多途径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创设需要教师吃透教材,以准确选择着眼点、启情点。同时,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教师的正性情感的积极连续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既具有知识性、教育性、又具有情感性、艺术性,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正性情感。如李吉林老师经过深入的研究,不仅提出了创设情境的“形真”、“情切”、“意远”和“理蕴”四要求,而且提出了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方法。后来,人们又归纳出八种方法:生动讲述法、观察演示法、组织讨论法、质疑问难法、联系实际法、音美配合法、实物刺激法、师情感染法。
  
  3.激活、丰富和升华学生的正性情感原则。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现代情感心理学研究证明,情感具有互动性,即一个人的情感会影响他人的情感,而他人的情感反过来也会影响这个人的情感。因此,情感教学坚信只有教师先人情,才能让学生人情入境,只有教师饱含教学激情,才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激情。情感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与教学内容中蕴藏的丰富情感产生共鸣,然后根据学生的现实情感状态,遵循其情感发展规律,利用有利于发挥教学功能的显性情感因素和隐性情感因素,向学生传递经过教师整理过的富有教育性的情感来唤起和激发学生的内在相关正性情感,或融汇学生经过对教学内容初步学习后产生的正性情感。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的心理场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技能,也使学生的情感逐渐由简单的情绪体验上升到高层次的情感,并在反复的情感互动和激荡中实现包括情感的认知能力、评价能力、监控能力和调节能力等情感智慧的升华,使个人情感逐渐社会化、人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