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像“育智”那样“育德”

作者:王国兴




  热热闹闹谈德育,扎扎实实抓智育,这是很多学校的现状。什么时候德育工作也能像抓智育那样扎扎实实了,育德之成效也必将充分地显示出来。
  育智过程中,我们提倡“精讲多练”。要求教师讲得少些、精炼些;要让学生“练”得多些、扎实些。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一年中大多时间在外面讲学,但他的语文教学质量之高被同行所公认。这成绩不也是在魏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练出来的吗?魏老师本领再大,也无法一边在外讲学一边为自己的学生讲课呀。高水平的教师重视学生的“练”,就连那些差劲的教师也会用一下“题海战”的法宝,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实战能力”。可见,在“育智”领域,教师水平的高低不是体现在课上讲多讲少,而是体现在能否通过教师的讲引导学生科学地练——能够让学生练得恰到好处,练得兴趣盎然。
  育智如此,育德也一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如何,同样不取决于教师给学生讲的道理的多少,而取决于在育德的过程中教师是否引导学生进行了科学的练!
  当然,与“育智”相比,“育德”中的“练”更强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育德的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改善生活的过程。
  生活的道理本身就隐含在生活之中:一个清洁工,虽然他不一定知道环境问题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三大难题之一,但他却不会轻易地把一个塑料袋丢在刚扫过的地上,为什么?因为在打扫卫生的过程中他就在接受着保护环境的教育;一个老农民可能从未上过学,没有读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他却比能把这两句诗背得滚瓜烂熟的儿孙们更懂得珍惜粮食,为什么?因为在种田的过程中,他已经真切地体验到了这个道理。中国有句古话“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就是告诉我们凡事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有实实在在的感受。事实上,也只有这种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的道理,才算得上是我们真正懂得的道理;也只有这样的道理,才能有效地对学生的行动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天下最经济的事无过于这种亲知之取得。”而这种亲知只有通过做才能得到。所以他又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可见,“做”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作为育德者,在育德的过程中,应自始至终把“做”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要少讲空话,即要“精讲”;要引导学生多体验和实践。相信有一天,如果我们在育德的过程中,也能像育智那样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不断为学生创设体验和实践的机会,把本来教师要灌输给学生的道理变成了学生自己在“知”和“练”中悟出的道理,那么我们的德育才有可能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实践中、融汇进学生主体人格的成长中,从而真正使学校德育之成效彰显于学生生活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