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菲律宾中等理科课程特点及其启示
作者:李艳坤 刘继和 代续宝
一、理科课程在中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1.理科课程占总课时比例高
GPHS、PSHS和RSHS三类学校理科课程占总科目的课时比例都比较高,特别是两类科学中学(见表1)。
2.宪法条款规定优先发展科学技术教育
另一方面,菲律宾早在1987宪法条款II(Philippine 1987 Constitution Article II)中明确地阐释为了使学生获得一个本土的、适宜的、独立的科技能力,并且应用这些科技能力提高国家的生产力和菲律宾人民的生活水平,各州优先发展科学技术教育。
二、理科课程设置适应学生需求
这是菲律宾中等理科教育改革的最突出的特点。GPHS提供了适于每一个学生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自律和自我规划能力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PSHS旨在给有天赋的孩子提供高质量的科学和数学教育,以培养各学科学者。RSHS继承了PSHS的宗旨,为国家培养科技行业的人才。这三类中学具体课程科目设置见表2。
从表2看出,PSHS和RSHS的理科课程内容较为丰富,这与GPHS存在明显差异,且两类科学中学都在一年以后开设了选修课。RSHS把“研究基础”作为一年级的必修内容,侧重学生的研究素养,PSHS把“技术入门”课作为一年级必修课,侧重学生技术素养。三类中学的不同课程体系设置各具特点,这有利于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的成长。
三、体现科技教育的课程观
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各具其能。前者具有认识功能,后者具有应用功能;前者重在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后者重在发展学生的动作技能。随近年科学与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相互依存性的加强,和现代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国际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学校科学教育已不再是以往的“纯”科学教育了,而是融技术教育和注重科技应用于一炉的新的科技教育。这说明国际理科教育发生了范式转变。PSHS的课程设置中,充分体现了这种转变。中学一年级同时开设了“技术入门”和“综合科学”课程,使科学教育的认识功能和技术教育的应用功能都得到了发挥。从中学二年级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入科学和技术两个不同的分支领域学习,并在两个分支领域里设置了丰富的、各有侧重的课程内容,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着重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或者动作技能。PSHS的科学选修和技术选修课程见表3。
四、综合与分科理科相结合的课程形态
在科学课程发展史上,科学课程有分科理科和综合理科两种形态。从表2可以看出,菲律宾的理科教育具有明显的综合性。三类中学都把一年级的化学、物理、生物和地学等理科课程整合成一门综合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后高年级又都以分科的形式开设科学课,旨在培养专门的科技人才。这种先以综合后以分科的理科教育方式,既能发挥分科理科的特点又能发挥综合理科的特点,更好地进行理科教育。
五、课程内容蕴涵丰富的地学和环境知识
在GPHS中学一年级的综合科学课程中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学的课程内容。而PSHS和RSHS均把地学作为必修课程。可见地学教育在菲律宾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把环境教育以及社会、经济、伦理等相关的教学内容并入地学,这使得菲律宾的地学内容非常丰富。地学课程总体上包含了地球的起源、特征、构成及其周围环境等内容(见表4)。
六、启示
通过上面对菲律宾理科课程特点进行分析与归纳,结合我国理科课程改革现状,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
第一,课程设置应该适合不同学生的特点,体现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目前我国尚无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特点的学校以及理科课程设置体系,而菲律宾三种类型的中学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理科课程,在课程开发上融合了学生、社会、学科三方面的因素,同时突出了学生本位的思想,使课程设计具有人性化的特点。
第二,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是理科教育的两个方面,不应该有所偏重。我国初中阶段的技术教育是渗透在科学教育中的;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要求学校开设专门的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但因为技术课的学习内容与高考无关,所以两门技术课程在实际中并没有认真开展起来,这使得我国的理科教育有偏重于科学教育的倾向。而在PSHS中学的选修课程中,专门开设了科学或技术课程领域,便于不同的学生选择学习,体现出对技术教育的重视。
第三,重视环境教育,在理科课程中开设环境教育的一级主题。我国的环境教育内容分别零散地渗透在地理、化学和生物课程中,并没有设置单独而明确的学习主题,这使得环境教育的开展受教师教学的影响很大,不利于环境教育的开展。而在菲律宾的地学课程中,把“环境科学”作为单独的一级主题开设,环境教育的内容比较明确,更易于进行环境教育,体现了对环境教育的重视。
第四,综合与分科相结合的课程形态。我国理科课程的综合性不明显。虽然,新课改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了“科学”课,但内容不充实,学校重视不够。现实中没有起到对以后分科学习的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