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给学生的习作添点“神韵”

作者:顾卫忠




  小学生作文要从“真实”起步,但作文仅做到真实还不够,还要有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来充分表达自己感受的才是好作文。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然而在评改作文时,我们总觉得有的作文写得很真实,基本上没有什么语病,但似乎缺少一种味道,实际上这种味道就是“情感”。缺少了这种“情感”,就好像生命缺少了灵魂,如何让学生的习作既有生命又有灵魂呢?
  在一次作文评改课上,笔者先让一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别了,我的同桌》,重点引导学生体验习作中的一段话经过修改前后的不同。修改前的内容是:“记得那天下着雨,我对叶子依依不舍地说,我要转走了。”修改后的内容是:“我对叶子说,我要转走了。这时窗外的雨下得正起劲,看不清雨丝,只觉得四周都是灰蒙蒙的雨帘,到处都是湿淋淋的。”学生读后各自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大家都认为修改前的内容真实,但语言简单且又平直,缺乏细腻的描写;修改后的内容既有真实的描写,语句又饱含不舍、忧伤的情感,事件、景物互衬,给人一种“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的美感。
  接着,笔者又展示了另一位同学的习作《雪中校园》中有关校园雪景的两段描写,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式阅读。修改前的内容是:“只见雪花漫天飞舞,柏树上、女贞树上、玉兰树上挂满了雪花,房子白了,乒乓球台也白了,花坛中,月季花的枝头也满是积雪。风刮着,雪下着,一片片小雪花慢慢的飘落下来,校园里白茫茫的。”修改后的内容是:“只见雪花漫天飞舞,玉兰树上挂满了银花,像给枝条打了个蝴蝶结,又像给玉兰树穿上了白色的裙子。四季常青的松柏也穿上了银装。房子上披上了玉装。花坛中,月季花还没掉落的干枯的叶子上积满白雪,远远望去,好像一朵朵雪白的梨花。风刮着,雪下着,一片片小雪花慢悠悠的飘落下来,似美丽的银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校园里白茫茫的,像是铺上了一层洁白的地毯,美丽极了!”学生读后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经过讨论交流,大家逐步形成了共识:修改前的内容描写真实细腻,但缺少一种“神韵”(即想像);修改后的内容既有真实的描写,又有丰富的想像,语言新奇而生动,能把人带进一种美妙的境界。
  读了修改后的两段文字,不禁让人怦然心动。笔者在想:究竟是什么“魔法”在起作用呢?是细节,是真实感人的、他人既熟悉又陌生的细节。还有更重要的,是真情。是对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是对雪中校园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有了真情,便有了细节;而有了细节,又反过来催生乃至强化内心积蓄的情感。细节与情感的融合,便赋予了文章一种亮色,即文采。老舍说:“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感情厚,我们就一定能教普通的话变成很有力量的话。”然而生活是平淡的,尤其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每天从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没有太多能引起感情大起大落的事,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心感受生活,体验情感。有时一件小事信手拈来。写成了也是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但如果作文的内容过实,思维就会难以展开,而作文中的想象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如鱼得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纵横驰骋,作文充满灵性。
  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不要把学生的作文当成文学创作,而是生活的需要,是人际交往和表情达意的需要。每个人,每个学生都有写作的天赋,唯一与平时说话不同的是,作文更是一种意识和习惯,即用笔表情达意的意识和习惯,真正好的文章其实不是“做”出来的,它应该是每个写作者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是作者个性的率真显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情感是作文的灵魂,真情实感才是作文动人的首要条件。然而这一点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正如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说的那样,这种天生的力量,这种资质“只有应用于实践活动之中并由他的教师加以培养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师的任务就是创造各种条件和机遇,激发学生的潜在质素,擦亮他们尘封未启的“天使之眼”,教会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去爱,去恨,去感动,进而产生倾诉的愿望,在自由的天空中产生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从而写出一篇篇真实感人的作文,最大限度地展现他们的自身个性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