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走班学习的内涵与师生调适问题初探

作者:刘茂祥

学习过程理论,学生走班学习的主动接受学习行为主要有学生要提高对选学内容的关注程度,形成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期望;积极联想自己原来学过的知识;对学生材料进行适合个性特点的改编与选择;找到所学知识的联系线索,并利用时空关系联系记忆;及时参与到课堂训练中,将所学知识加以初步运用;对学会的知识进一步迁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学生在走班学习中以上四种学习方式的不同学习行为组合,就构成了每个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充分促使自己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
  
  2.教师在走班学习中的调适问题
  教师为促进学生在走班中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加强自身的个性化教学行为,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走班学习。就中学教师而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学生明白走班学习选择的自由度问题;二是根据中学教学规律,充分认识自身在指导学生选择的限度问题。前者要让学生明白在走班学习中可以选择什么,为什么选择,选择为了什么,选择意味着什么,使学生作出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所能提供的学习条件的选择,将选择与责任、自由与纪律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如果自己的选择侵害了他人的自由就会受到限制。后者要求教师把握指导选择的度。由于中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他们理想中的自我形象逐渐确立,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能力进一步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愿望日益迫切,对他们不宜烦琐说教,也不宜过多“督促”,“帮助”,而要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启发他们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进入学校条件所能提供的“班”里学习。为避免学生因不成熟选择带来片面性、暂时性和盲目性,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的要求,关注学生发展中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重。教师在尊重学生对走班学习选择一定自由的同时,对于“那些指引终身的基本价值方向,则始终要有极大的坚定性”,最终实现中学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与“个性化功能”。
  为促进学生的走班学习,教师要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让学生在走班学习中有效地主动接受学习,从教学行为引发学生的学习心理角度来分析,主要有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内部的期望;明确陈述并适当与学生商量,明白课堂学习目标;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把包含在走班学习课程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转变为适合学生个性心理结构或认知顺序的知识形式并予以展现;与学生进行有效课堂交流,激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智慧活力,让学生在求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技能得到训练;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到现实情境中去。教师促进走班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行为,从促进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行为角度,主要有引导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设计学案进行导学,让学生借助学案尝试自学,发现问题,总结突破,为走班学生提供或指导学生去寻找不同程度的学习内容;注重学法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合作目标与个人责任相结合;给予合作学生多元指导,如安排学生同伴指导、家长指导及教师计算机联网指导等。教师促进走班学生有效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行为,主要是以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质疑与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如何去选题、设计方案、合作交流、协调管理、成果展示、答辩评价等。教师促进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所呈现的学习行为恰当组合,就促进了走班学生个性化地学,也形成了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行为。
  教师应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才能使学生的选择富有多样性,教师的教学个性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将自己的积极个性心理品质融入到教学中,形成稳定的、有别于他人的、体现教学规律的教学独特性,主要表现为教师独特的教学观念、教学风格、教学人格魅力、教学专长与教学艺术等。走班学生的学习选择性的实现,就在于教师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个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个性,“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因而教师要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将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作为反思的对象,不断促进自我更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