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用“心”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作者:黄 敏

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师生之间在年龄上、认识水平上、知识技能水平和生活经验水平上确实存在差异,但教师和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放弃师道尊严;重在理解引导,而不包办代替、强制命令;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学生之间的平等,也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师生之间的平等是教育民主的基础。第五,教师要转变角色,由课程资源的利用者、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权威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习的合作者、教学过程的促进者与指导者。
  
  4、真心实意对待学生——诚心
  
  所谓诚心就是教师对待学生要诚恳、有真心,不虚假。
  以学生为本,就要真心实意对待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富有情感,有血有肉的有生命的人。而生命乃教育之本,教育只有真诚地从生命出发,才能展现出它的无尽魅力。学生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或技能训练,而是伴随着各种情感因素的过程,是学生身心的全面参与。关心热爱学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祖国下一代的无私的爱。教师只有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大胆地说心里话,而只有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才能赢得教育的主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如何诚心对待学生?笔者认为:第一,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感受学生的悲欢离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第二,教师要对学生说真话,吐真情。教师要敢于对学生说不知道,敢于向学生认错;对学生不能说大话、空话,装腔作势,不懂装懂;要言行一致,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做事要善始善终。第三,教师要以宽容的胸怀、诚恳的态度倾听学生的意见,以诚相待,为他们着想、替他们办实事。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仅要真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而且要耐心地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5、对学生充满希望——信心
  
  所谓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实现。教师对学生充满信心,就是相信学生个个都是想学好,而且能够学好,相信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
  对学生充满信心,这是因为:第一,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而,学生能够不断地“更新”,不断地超越自我。实践证明,教师并非学生的拐杖,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从而体现出较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该以期待的目光看待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第二,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可育之才。教育家吕型伟曾把学生的头脑比作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认为老师眼中的学生应该是“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材”。因此,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以满腔的热情,满怀希望去点燃每一支火把。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成功欲望,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总之,宽容心、耐心、公平心、诚心和信心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教师对学生“五心俱到”,必将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靖西县靖西中学,广西靖西,5338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