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立足本地课程资源的中学校本课程开发

作者:梁培疆




  学生、教师和学校设备设施都是学校教学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否充分利用好本地课程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成败和学校能否办出自己特色的关键。
  
  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向
  
  1.依据教师专业特长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任务最终要落在教师的身上,要靠教师去具体推进,包括课程问题诊断、目标拟订、方案设计、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都要依赖教师的专业力量。因此说,教师处于开发研制主体的核心。依据本校教师特长,我们的方法是:对古诗有造诣的语文教师主持开发诗歌赏析课程;擅长对联创作的教师主持开发楹联研究与创作的课程;植物知识丰富的生物教师主持开发花卉栽培课程;善于修理电器的物理教师主持开发小家电原理及维修课程……
  2.依据学校优势资源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时要先考虑本校手头上有哪些可资利用物质资源,有了物质资源的支撑,校本课程开发就如有活源之水。如有游泳池的学校,就此开设游泳技术课程;有天文观测设备的学校,可开发各种天体观察研究的课程;外国文学藏书甚丰的学校,可以开发外国文学欣赏课程。即使教学设施相对简陋的乡村中学,只要细心研究对比,也是能找到本校的特色资源的。如我们广西南部许多中学校园都种有龙眼树,那就可依此开发一门龙眼果树的增收管理课程。
  3.依据当地特色产业确定。利用当地特色产业开发校本课程不但能达到增长学生见识,在开发过程中还可以起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热爱的积极作用。如在广西玉林,传统食品猪肉丸子“肉蛋”很有名,但传统上必需用大木槌人力加工猪肉,因而产量极有限,如用机器又缺少传统味道。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发了《“肉蛋”传统工艺与现代化技术结合探究》课程。而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景点的地名和简介译成中英文对照,开发《本地名胜旅游英语》课程。
  4.依据当地独特的区域性民俗资源确定。各地民族民俗资源异常丰富,为历史、语文和艺术等学科的课程开发提供充足的材料。如对民族服饰和典型建筑,艺术学科可开发美学课程;对各地节庆、婚嫁、祭祀礼仪习俗,语文学科可开发传统礼仪课程;依据当地历史名人、古迹等资源,历史学科可开发地方史课程。我校附近的兴业庞村清代民居很有特点,历史学科就组织开发了《清代南方农村民居的建筑风格研究》课程。
  
  课程资源开发的误区
  
  1.忌把课程资源开发变成教师编写教材。课程开发不仅指开发出具体课程教材,更重要的是开发的整个过程,是师生就共同兴趣中心、问题中心进行探究、体验、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不一定要形成教材。在课程教材的开发上也要避免教师单独地结论性地编写“校本版”的知识中心教材。
  2.忌脱离当地课程资源条件,使得资源开发如空中楼阁。立足实际,依据“地”情是开发的原则。如一所内地学校试图开发台湾史或香港史的课程资源,显然不恰当。因为仅靠图书馆有限的资料,根本无法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港台社会历史课程资源。
  3.忌选题太大,课程资源开发空泛,缺乏内涵。如有一所学校英语科开有《英语的变迁》的课程,政治科开有《国际国内形势讲座》课程,历史科开有《中国书法史》……这些课程在高校办起来尚且不易,在中学现有条件下开发,只能得出一些分散、片断、零碎的知识,最终使课程失去活力。
  4.忌“闭门造车”。课程资源开发是技术性、资源性极强的工作。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大多存在这两方面的不足,关门搞单干无益于校本课程开发。在实际开发中我们要加强同事的合作和校际合作,条件许可的话,最好还邀请专家参与或指导。
  
  (作者单位:兴业县高中,广西 兴业,53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