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课题研究文本中常见术语释义

作者:李哉平 朱富强

则。
  
  5 研究内容、研究过程
  
  研究内容是课题方案的主体,要求陈述研究什么。它包括研究内容的界定(要明确所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它有何内涵和外延,对课题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和对课题分解出来的任务(依据目标制定)。许多教师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问题进行逻辑分解,进一步细化为一些相互关联的小问题,从而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并在正面陈述研究问题,来表明所要研究的“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存在的情况”。至于分解方式,应考虑到课题的性质,以及研究的状况来具体选择。课题研究的内容应当依据研究目标展开,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呈现研究过程(即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是结题报告的主要特征。课题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必须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在研究的过程中去体验、去发现,在依据事实的基础上,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进行理性思考,提炼自己的观点。研究工作一步一步怎么做的,千万不能报流水账,不能把“研究步骤”复制一遍。如何运用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的,即怎么进行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的,要充分体现是如何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理性思考的这样一个过程。如采取问卷调查法,那就要阐明问卷是怎么设计的,在什么时间向哪些人做了调查,问卷回收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调查结论及报告等,最后需要把问卷附在报告后面作为佐证材料。总之,在阐述研究过程时,通常是先说理,后举例。可按照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发展过程(自然顺序,层层深入式),或者按照事物或问题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分类排列式)来写。
  
  6,结果、结论、成果、成效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向读者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得到什么、是什么。如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丰富了哪些观点,对这个问题的感悟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操作技术、路径、模式、方法等。结果最好是用一般与典型、数据与事例相结合来表述。预计要解决哪些问题,怎样表述研究结果,这是预先就应做出设计的。只有预先设计,才能在研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研究所得到的必要数据、资料、典型案例、观察记录收集起来。
  结论是作者对研究总体的判断、总结性的见解。它是在研究结果的分析或讨论的基础上,经过逻辑思维而形成的更高层次的总体论点,是全文的精髓。它使中心论点更加明确,或是归纳出论点,或是对中心论点的进一步深化,或围绕着中心论点提出建议、设想等。不论是哪种类型,都必须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而不是简单重复。写作时要做到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简明、具体,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如把“果树生长”比作教育科研过程,则“长出的果实”是研究结果。而“吃了这种果实后所吸收的营养及副作用”是研究结论。显然,与词典上的“结论”定义(从前提推论出来的判断,也叫断案;对人或事物所下的最后的论断)相近。
  成果是一项研究“工作或事业的收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整个研究的物化形态(包含结果和结论)。它既可以是结题报告、学术论文等理性成果,也可以是指导方案、活动案例、教育实例、经验总结等操作性成果。结题报告是研究质量的显性表现,也是研究成果得以广泛传递的主要载体。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课题,选择其中的部分形式作为成果,如把它们存储成光盘、电子作品、录像等。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
  预期研究成果就是该研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在研究之前应预先有个考虑。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成效指“功效,效果”。研究成效,是对研究目标的回应,表明对应于研究目标所取得的达成程度,为结果的一部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