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对寓言教学的再认识

作者:郑永军




  寓言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寓言故事为体裁的教学内容。优秀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去推理,去想象,去感悟言外之意。寓言教学还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情操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因此,重视小学生寓言教学,更好地发挥寓言教学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正确认识教材中的寓言故事
  
  1 小学阶段所精选的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揭示人生的真谛,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供了有利的凭藉。寓言故事人文底蕴深厚,学生在学习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再现了作品的形象,与作者、文本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也积淀了民族的精神、智慧和文化。
  
  2 正确认识寓言故事的特点。①哲理性。寓言故事中塑造的艺术形象,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可帮助学生去认识故事本身,揭示寓言的本质。②激励性。寓言故事中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树起了许多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的形象、传统美德的形象、道德规范的形象,这些形象激励着学生学做善人、智人,并能付诸于日常行为,激励学生豁达大度,具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与素质的全面提高。③想象性。小学课本中的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哲理需要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思考、归纳、揭示寓意,其本质是引发联想,对社会现象进行剖析,对学习对象进行分析。
  
  (二)正确掌握寓言教学的策略
  
  1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在读上做文章。寓言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在读上做文章。让学生想读,多读,会读,就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教学中,老师应注重读的方法、读的层次的指导。可灵活地采用引读、点读、分角色读、自由读、比较读、齐读等方式,并用亲切肯定的话语鼓励学生大胆地读,读出语气,读出表情。如《亡羊补牢》一课教学时,首先播放录音,计学生先静听,再轻声随读;其次,让学生自己练读;最后,再分角色朗读,要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如街坊的人说话要读得亲切。体现出关怀、劝告的语气;养羊的人说话要读得低沉、有气无力,表现出灰心丧气、不愿接受劝告的语气。
  
  2 利用表演填补空白。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本身含有创作的诸因素,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意识。”
  如教学《寓言二则》时,我请学生上台表演。在《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中要指导学生把种田人捡到野兔和未捡到野兔的神态模仿出来;在《揠苗助长》这则寓言中,要抓住种田人的表情、语言、动作来表演。然后,一起讨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表演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故事的寓意,学生对教材也有一个再创造、再想象的过程,推动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3 教给学生揭示寓意的方法。寓言教学以读懂故事为表,理解寓意为理,联想实际为真。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学的核心。揭示寓意的过程也就是把寓言中的形象转化为现实生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揭示寓意的方法,如:从分析人物语言中揭示寓意;从分析故事情节中揭示寓意;从分析关键性的句子中揭示寓意;从分析事物特点发展规律中揭示寓意;从分析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中揭示寓意。
  
  4 培养发散思维,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在寓言教学中,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为某种需要对客观事物的叙述中,调动积累,融入个性,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让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写想象中的事物。如《坐井观天》这篇寓言故事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实际上是孩子思维的一个转折点。从小鸟的话中可以引出“青蛙跳出井后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说些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使教学过程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