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农村中学生英语厌学情绪的再分析

作者:李 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英语教材也逐步更新,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也始终困扰着众多英语教育工作者,即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教材更新了,手段多样化了,但中学生厌学情绪却比以前更严重了,且出现了低龄化现象,也就是说,在七年级上学期就出现了英语厌学者,在农村中学更为严重。本文试从英语教学的角度,立足农村教育,对农村中学生英语厌学做一次深入分析,以期引起同仁的共鸣,关注农村教育,关注教育公平。
  
  一、农村中学生英语厌学的具体类型
  
  1.自暴自弃型
  有一部分学生基础本身就差,对语文和数学等科目还勉强能听懂,但对英语,由于缺乏语言环境,或者有的学生在农村小学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开设英语课,所以一旦接触到英语学习,就感到吃力。虽然他们也努力过,但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体验到英语成就感。学习中的无助,考试后的无奈,英语交流中的“失语”等等,促使他们对此作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本就不是学习英语的“材料”,于是放弃了对英语学习的努力,变得自暴自弃。
  
  2.力不从心型
  有些中学生一开始对英语很感兴趣,但随着难度的增加,尤其是词汇量的不断增大,他们开始有点力不从心。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城镇中学,使用仁爱版英语教材,有的一个话题生词就有60多个,而按照计划一个话题在一周内完成,学生要在一周内把这么多生词记牢,听说读写四会全掌握,确实让一部分学生力不从心。
  
  3.孤独内向型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工具。而大部分的中学生,不敢开口。特别是一些内向的中学生,遇到困难又缺乏能力解决时,他们不是向老师或同学倾诉,寻求解决的途径,而是把学习的困惑或烦恼深深地埋藏在心中。在课堂英语交流过程中,这些学生也只是个“看客”,整堂课都是在观看别人的热烈参与中度过的。他们缺乏与教师、同学的沟通、交流,个人的交往动机、合群的愿望也未得到满足,从而产生孤独感。
  
  4.缺乏关爱型
  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英语厌学者的一个导火线。有的家庭父母双双在外打工,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教育”让这些学生难以和他们的祖辈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学习和思想上也难以有太多的沟通。更有的家庭直接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仅在过年时和孩子团聚几天。实际上,再好的老师,条件再好的学校都代替不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另外,在一些单亲、离异家庭,或者教育方式不当、简单粗暴对待孩子的家庭,都有可能导致学生情感压抑,缺少关爱。而一旦在英语学习中遇到困难,得不到合适的引导,就容易导致厌学情绪的发生。
  
  二、中学生英语厌学的原因分析
  
  1.政府在教育优质资源分配上的失衡
  由于历史的原因,客观上造成了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分,这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尽管国家也意识到这种不公平的倾向,禁止在义务教育阶段划分重点与非重点,但这种无形的差距在一些学校仍然客观存在着。政府也在无形当中对这些学校倾斜,在师资、待遇、招收生源等方面给予了优待,结果同一类型的学校,硬件和软件却有天壤之别。比如英语教学,有的学校仍然是课本、粉笔、黑板、录音机,在和教材配套的音像设备、音像资料、多媒体等方面还是一片空白,有的即使有也多是摆设,应付检查,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城乡差别的客观存在,表现在英语教学和学生英语学习条件上也是天壤之别。笔者接触到一些农村英语教师,有时从县城或从外地听课回来,大多都有一种失落感,那是一种无奈的表情,或是一种难言的倾诉,而这种情绪表现在工作中,很可能就起到了一种消极的作用。没有教师的激情绽放,没有他们的智慧引导,又何来学生的好学呢?
  
  2.教材的城市化倾向
  英语教材的城市化倾向,是造成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又一原因。虽然倡导教材多样化,但其编写的内容和反映的主题多是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实际上,这些教材不能很好地反映城镇及农村教育现实,也就严重影响英语教材在这些地区的实施。笔者所在的城镇中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在小学阶段几乎没有接触到英语,而新的教材更加注重听说,强调在听和说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理解语法知识。另外,词汇量的过多也让一些学生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对学生来说,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一些学生不敢张口,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间一长,就逐渐产生了对英语的厌学。
  
  3.教师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英语单词、记忆大量的语法知识,那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感。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在英语交流中自己去体会、去观察、去感受、去归纳总结。改变“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陋习,大胆去说,勇于表现,真正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去学习。这种学习观的转变,首先要得益于教师的观念的转变。而英语教师新的理念的形成尚需时日。
  
  三、改善农村中学生英语厌学的策略
  
  1.政府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重点关注农村教育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办好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政府的主要责任和义务。在构建和谐社会、强调向教育公平方向发展的时期,尤其需要政府有所作为,在政策的制定、财政的投向、舆论的关注等方面至关重要。对贫困城镇学校、农村学校的基础教育设施要加大支持力度,优先安排薄弱学校的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基金,按高标准加快规范化学校的建设,提高农村中学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另外,政府要积极推进中小学合理布局,全面规划、合理设计学校,最大程度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步实施农村地区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只有当农村地区的中学生受到和城市学校一样的教育时,他们才不至于输在起跑线上。
  
  2.英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农村英语教师要有活用教材、用活教材、超越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和意识。笔者发现,目前的课改新教材虽是零起点,但实际上对于城镇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来说,学生普遍感到起点高,单词量大,难度大,很难适应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所以,英语教师要根据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环境、个性特征以及农村中学的教学设施和条件,努力开发、拓展教材,可以选择对农村中学生合适的报刊、杂志、笔记、网络资源等,从而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让学生爱学、乐学、愿学。另外,英语教师要认真研究,把握教材精髓,同事之间多沟通、交流,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根据需要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添、补充,或是改编、删除。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何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如何让学生对英语的厌学不再成为“问题”,这是对英语教师的挑战,也是他们生命价值得以提升的契机。
  
  3.加强农村英语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鼓励优秀英语教师充实到农村教师队伍
  好的英语教师就是一面旗帜,他(她)能指引着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天地里快乐地驰骋,能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的动力充分地调动起来。为此,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创设条件,加强对农村英语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但不要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要扎扎实实地帮助他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定期召开座谈会,倾听他们真实的想法,让他们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收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约有60万英语教师在农村工作,而他们大部分不是科班出身,在教学能力、教学理念、教材的把握等方面都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另外,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一些人也不愿到农村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创设条件,鼓励优秀毕业生或城市在职优秀英语教师加入到农村教师队伍,可以在职称评定、考核、晋级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同时,在城市教师到农村中学支教这一政策执行上,教育主管部门也不要流于形式,要让“支教”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让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给农村教育带来真正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