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微

作者:龚国胜

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中,老师应注意保持小组成员的动态性: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甚至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2 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1)合作学习的分组。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分组原则,要权衡智力水平的好中差以及能力的高低、情趣爱好等要素进行分组。在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中,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并采取轮换制,组长、资料员、记录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担任,各负其责,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机会。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政治课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
  (3)关注合作学习的评价。对小组活动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可采用组间、组内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有一位教师,把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法制小天地”手抄报放在学校宣传橱窗内展出,许多学生非常激动,并向父母汇报了自己的成果。也许在教师看来学习取得成果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但对学生来说,这是对他们合作学习的成果肯定和褒扬,能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3 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1)学会收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任务有一定的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比如在学习到“西部大开发”时,组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西部的地理范围,西部经济发展状况,西部的矿产资源,西部的风土人情等。
  (2)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有些学生自认为能力很差,不愿与他人交往。在教学中,老师要努力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个人的能力,促进大家友好相处,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一位老师跟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让班上平时少言寡语的一位男生上台展示和介绍他们小组设计的班徽,虽然班徽设计和发言都很一般,但老师带头为他鼓掌,他竟哭了。事后学生告诉老师,那是因为他的发言从来没有赢得过别人的掌声。此后,这位学生对参与合作学习一直保持高度热情。
  (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因此,在学生讨论时,老师要认真地倾听,这样不仅会使自己从中受到启发,而且掌握何时应当鼓励小组成员发言尺度,增强讨论的连续性和实效性。
  (4)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荣辱与共,不计个人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当然,这些品质,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练成,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而且仅仅依靠课堂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