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城乡学校共建“行为跟进”教研模式的探讨

作者:王 洋




  “行为跟进”教研模式,是将教研活动中集体讨论形成的新方案、新设想,通过自己的建构性思考之后,再一次实践的教研模式,它是教师不断地进行理论的修正和重新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实践智慧不断生成的过程。城乡教育整合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机制,它是在原有乡镇学校自然联片的基础上,通过行政和研训机构的介入,把在问题和需要取向上相同、相近的一所城区学校“捆绑”结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合作双赢的联合体。
  
  一、“行为跟进”式教研模式的管理机构
  
  1 市(县、区)校本研修联席会
  由市(县、区)教育局分管局长、基础教育科科长、进修院校负责人、学科教研员和校本研修基地学校骨干校长组成联席会。每一个联席会建立校长联席制度,各校以学年为单位轮流主持,每学期结束后由下一所学校拟定下一学期的计划,供联席会讨论、修改,形成共同体正式工作计划。教育局和教师进修院校分别指派工作人员或研训员,提供专业服务与支持。
  2 工作小组
  联席会下设工作小组,由各校分管教学副校长组成,负责工作计划的具体落实,融入各校的具体教学计划之中。
  3 学科先导小组
  联席会内根据需要和可能设置若干学科先导小组,由共同体内优秀教师和相关的教研员组成,引领新课程教学实践,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等。
  
  二、“行为跟进”式教研模式的实施程序
  
  1 聚焦课堂,发现问题
  聚焦课堂,捕捉课堂教学的“真问题”,以问题来引导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
  (1)促进教者的自我反思。教师结合每天自身的教学实践,随时记录一些有价值的教学现象,并提出切口较小的真实教学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和梳理,选取一个最具现实性、可操作性的问题,记录在如下“问题记录表”中。
  (2)促进同伴间的专业成长。同伴观课是教师发现自身教学问题的又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同伴观课,一方面可以了解各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课堂可以提高对自己课堂的审视能力。把课堂教学观察表提供给观察者,要求教师不再记录教学全过程,而是更多地记录教学进程中引发自己困惑或思考的课堂教学细节,剖析这些细节对学生深层次的影响,以及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最后综合性地写出“最值得分享的经验”、“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2 多方对话,问题挂牌
  教师个体形成“我想挂牌的问题”之后,具有相同或相近背景的教师即组成问题小组。组员对所有问题作全局思考,从问题的真实性、相关性、重要性和可解决的程度等几个方面作“共同的思考与论证”,最终确定挂牌问题;然后对挂牌问题进一步剖析,重点探讨问题产生的症结。组员通过与理论、与专家对话,对教学问题作深入思考,进而形成“小组的分析与思考”。
  3 思想碰撞,设计方案
  小组成员共同围绕问题收集资料,初步设计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以个体为单位,自觉地围绕问题寻求解决策略,形成“个体初步设想”,再和组员交流讨论,小组筛选提炼,形成研究方案。
  4 循环探索,行动跟进
  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解决全组成员共同关注的“挂牌问题”。具体流程如下表所示。
  组员们根据研究方案,在联席会学科先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始围绕“挂牌问题”进入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阶段。课内研究主要以一课多研的方式,验证已有研究方案的可操作性。一课多研主要有三种形式:
  (1)一人同课多轮研究。第一轮小组集体设计一个教案,让一人到多个班级(或年级)上同一课。小组成员进行现场观课、评课,由研训员、骨干教师及组内同伴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通过共同反思,执教者形成新的教案后再上课。第二轮在观课、评课基础上,分析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后再上课。第三轮再观课、评课,重点进行比较分析,帮助执教者进一步修正。这种研究方法体现了研究对象的多元化,适合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较难克服的新问题。
  (2)多人同课循环研究。这种方式关键在于教师的互动和主题的跟进,即第一个教师上完课,第二个教师针对第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上第二次课……通过这种方式,使教师切实感受到在课例研究中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对完善自我、重建教学文化、提高生成效应的魅力和意义,激发广大教师对优质课堂教学境界的不断追求。
  (3)多人同课异构研究。小组集体商定教研主题,由两个以上的教师分别备课、上课,全组教师现场观课、评课。实施这一形式并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所选的主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易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创造性。教师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在殊途同归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
  5 水到渠成,成果共享
  问题解决并形成策略是“行为跟进”式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可以采取以下形式进行。
  (1)回顾梳理。在“行为跟进”阶段结束后,各组成员回顾本组在“行为跟进”式校本教研开展以来的实际情况,从问题解决的整个历程和自我专业成长等多个层面进行小结反思,并各自撰写研究论文或活动心得、教学反思。对前期研究活动中积累的大量的教育教学实例,要进行分类整理,以备后期研究之用。
  (2)展示共享。“行为跟进”式校本教研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成果的共享性”。创建多种平台,展示校本教研丰富多彩的成果。①对外课堂展示。把已形成的问题解决策略运用到课堂上,并在联席会上展示其操作过程,使全体教师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②经验成果介绍。通过专题讲座、教师论坛等形式,把本组从研究中获得的切实有效的经验成果在联席会以及更大范围进行推广。③编印成果集。将每组的成果编印成册,形成成果文本,成为联席会的学习资料,真正实现成果经验的共享。④网络交互。利用学校的局域网或信息技术中心的网络交流平台,把教研成果发布到网站上,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不断创生出新的思维火花,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
  “行为跟进”式校本教研模式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研究型教师、建构学习型团队”,最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形成“教师个体自主参与、教师群体合作互动、行政管理驱动”的整合多赢团队,以顺利实现新课程改革引导下教研方式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