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高中政治模块教学生活化的构建

作者:黄绍森




  为了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新一轮高中政治课改方案中首次出现了“模块”设置。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以紧扣政治课各模块的内涵,体现模块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当下与今后发展的需求。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放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活动和投身社会实践,可构建高中政治模块生活化教学。
  
  1 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真情课堂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授课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基础。
  生活世界是我们个人或团体直接生活于其中的现实而具体的环境。课堂教学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生活其中的预设背景,教师和学生是这个生活世界中的不同主体,而不是一方主体,一方客体;课堂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行为,而不仅仅是知识授受的认知行为。为了构建生活化课堂,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指导学生的精神生活。
  首先,尊重学生人格。政治课教师在角色定位上要摆正位置,调整“身份角色”,不以“师”压人,不以压代教,多注意感情上的交流。在语言表达上,不用命令式、训斥式语言,多一些商讨、对话式语言,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感染学生。
  其次,发扬教学民主。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鼓励学生之间开展辩论,也允许学生和教师讨论。在讨论中,不扣帽子,不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追求真理。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思想实际进行讨论,并结合教材内容,用正确理论对学生的争论进行综合评述和正面分析,澄清学生的混乱思想,扭转学生的错误认识。民主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把不正确的认识暴露出来,从而教师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让消极因素不再继续滋长,让积极的观念逐步形成,并成为学生思想的主体,进而培养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认识的能力。
  再次,建构真情课堂。唯有真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以往的政治课给学生虚情假意的感觉,是由于政治课教师过多地关注间接经验、书本世界与科学世界,漠视学生的直接经验与生活世界和真情世界;同时,在追求政治课德育价值取向的过程中,充斥着大量假命题、假情境,这些均让学生感觉课堂是不真实的,师生在课堂上的感情也是不真实的。而政治课模块教学走向生活化,则直接将理论建构在生活世界中。对于学生来说,模块学习有了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这样学生才能投入真感情。同时,在生活化的舞台中,教学由独白走向对话,师生一起成为学习者,合作者,知识的建构者,真实生活的追求者,一起建构起真情的课堂,这就为课堂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紧扣模块主题,创设生活情境
  
  构建生活化的政治教学,首先要紧扣模块主题。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各模块的主题,所选择的事例、所引用的数据,均要围绕该模块的主题,而且应当精确到所授课内容中的具体主题来进行,以避免生活化过于发散,导致主题迷失。在日常授课中,必须将每一课的主题目标具体化。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不同的生活内容整合到所授主题目标中,也可以实现散射状(即通过各种生活案例来突出主题)。生活化教学只有紧扣着各个模块固有的主题与每一学时特定的主题,才能真正做到形散而意不散。
  在紧扣模块主题的前提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教学贴近生活,以“生活情境”为基础,引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例如,在讲解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时,紧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主题,向学生展示支票、银行信用卡、外汇等实物,并运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使用支票、银行信用卡、外汇的情景。此外,针对师生在校园内使用的校园卡(也是一种信用工具),让学生总结、交流一下自己使用的感受。这样就把课堂引入了学生的生活世界,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赋予生活的学习平台,学生由此再现和发现了生活,并在生活体验中思考总结,从而掌握相关知识。
  
  3 开放教学活动,呈现现实生活
  
  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接受。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再现生活,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体验和领悟。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得到的感悟会更多更深。
  组织各种活动是为了呈现现实生活。而今政治课模块,在内容上强调了与生活的联结,这就对生活化教学提出了要求。同时,高中学生与初中时相比,他们更为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关注社会层面的问题与自然界真实的问题,这更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可能。生活化教学可以充分发挥高中生的这一特点,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活动设计,将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尽可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觉得熟悉,易于体悟。
  呈现现实生活是为了把握课堂知识。新课程倡导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高中政治教师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做法。要认识到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生活经验持续不断发展改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者借助生活经验,思考问题、理解生活的过程。教师应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内容、感性材料与新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以“多变的价格”一课为例,价格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最为直接,如菜价、油价、房价、车价等。在探讨“多变的价格”时,让学生从汽油价格上涨的原因、影响、对策、启示四个方面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理解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作用,也加深了对党的大政方针的理解,明白了当前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深层意义。
  “请进来,走出去”也可以表现现实生活。政治教学可以请些专家和学者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做专题报告,请各条战线上的标兵模范来介绍自己的事迹或成长道路。有些家长是法律专家,可以请来给学生作法制报告;有些家长是税务干部,可以提供有关典型案例。在“请进来”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走出去”,走进图书馆、互联网、社区、市场等,通过以上途径获取信息,结合课本中的知识写小论文,拿到课堂上交流。
  
  4 投身社会实践,拓展教学空间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一般局限于书本和教室,教学空间单一、封闭,教学时间固定。随着教学的生活化,必须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空间,教学时间也不一定要固定在每周两课时上。政治课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走进社会,开展参观访问、赴敬老院献爱心、秋游、研究性学习等有意义的活动,把政治课置于社会生活中,为学生打开一扇扇了解社会的窗户,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时时有思想政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选择,独立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形成坚定的信念。
  总之,结合教学模块,创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教学,使课堂知识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把握课堂知识,为政治课堂教学开辟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