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优生”的心理偏差及教育策略
作者:韦杏哉
一、“优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
“优生”一般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以及各种能力比一般学生好;另一方面,他们除了仍然存在着一般学生在这个年龄容易出现的毛病外,也存在着他们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
具体说来,“优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 思想、纪律表现较好,一般没有重大的违纪现象。
2 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方法较科学,成绩较好。
3 组织能力以及其他工作能力都较强,在同学中容易形成威信。
4 课外涉猎比较广泛,爱好也比较多面,知识面较广。
5 由于智商较高,课内学习比较轻松,因而容易自满,不求上进。
6 长期处于学习尖子的位置,比较自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
7 在“升学竞争”的压力下,有的“优生”之间容易产生狭隘情绪,互相嫉妒,导致学习上的不正当竞争。
以上几点,只是就一般“优生”的共性而言,不一定每个“优生”全都如此。“优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心理现象,如果任其发展,极易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下降。
二、“优生”的教育策略
1 引导“优生”走出自我
“优生”的学业成绩往往名列前茅,经常受到表扬,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久而久之,有的“优生”表现出骄傲自大情绪,甚至对教师评头论足,给任课教师出“难题”。小T在初一期考成绩排在全校第一,初二时出现上课讲小话、搞小动作等现象,抱怨这个老师的声音不好听,那个老师的课太枯燥,取得成绩归功于自己聪明。针对她争强好胜的心理,我安排她给全班同学讲解数学解题技巧,在备课、讲课的过程中体会老师的辛苦,以及同学们的长处。帮助这些学生克服自傲心理,一是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取得的优异成绩的原因,认识到老师和同学对自己学习进步的重要作用;二是对他们的评价要注意分寸,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同时,及时指出其不足之处;三是要对这些学生适时调整目标,如在课堂上选一些高难度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在试卷讲评时介绍其他同学更好的解题方法,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逐步养成虚心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心态。
2 培养“优生”人际交往
有部分“优生”为了保持在班级中的考试名次,或明或暗地对同学封锁复习资料,对其他同学的请教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有的“优生”对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漠不关心,有的甚至对家长和老师的关心也非常冷漠。小J各科成绩都不错,但他很少在班里与同学交流,担心自己买的资料和问的问题被其他同学知道,平时见到老师也低头而过,不主动打招呼。我在肯定他勤学的同时,也指出有的问题是某些同学也可以解决的,与同学交流不仅可以共同进步,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在班会课上,我给学生们讲我上学时给老师打水的经历;讲老师给学生送药的故事;讲为什么“信其道”必须“亲其师”的道理。我还做了个不成文的规定:必须主动向老师打招呼,同学之间不要吝惜“你好”“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让他们意识到人际交往是一种艺术,应该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体会到拥有“人气”是一件开心的事;凭借与他人和谐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成就自己。
3 促进“优生”自我完善
有一部分“优生”以“自我”为中心,对什么都不屑一顾,稍有不如意就使小性子,甚至在课堂上顶撞老师,更有甚者,以不做作业、不读书相威胁。小D就是这样的学生,课堂上经常讲小话,有时还起哄,作业有时不完成。但期考成绩不错,有的科目还得了满分,为此他更加得意。对这样的“优生”,我的解决办法,一是单刀直入,指出他的错误行为,问他使性子的理由是什么;二是引导他设身处地,学会怎样处理问题;三是立足长远,指出他的这种行为会给别人造成什么影响,会给自己将来的人生带来什么后果。通过推心置腹的耐心引导,让他反思悔过,承认错误,并表态保证,逐步改掉任性狭隘的不良习惯。在管理班级时,老师对“优生”和普通学生要一视同仁,切不可让“优生”产生偏激狭隘的优越感。
4 提高“优生”心理素质
个别“优生”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生活上、学习上稍遇到一点困难或挫折就神情沮丧。小H刚入学时英语、数学成绩突出,初一年级第一学期各科期考成绩处在全班前列,老师都非常看好她。到了第二学期,小H因上课经常看课外书,期末考试退步了十几名;近还期发现她很沉默,上课经常思想开小差,各科成绩明显退步。我知道,她的自信心动摇了。我把正在上体育课刚跑步停下来的她叫到操场边,揽着她的肩膀告诉她:“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越往高处走优势就越少,这才形成了竞争。比如跑步,你一个人跑,肯定不如别人追着你跑得快。有竞争才能进步,有竞争成果才有‘含金量’,好多人想追你呢,你慢下来,他们就更容易超过你了!”针对这类虚荣心较强、心理脆弱的学生,老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选用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场合,进行适度的批评,淡化他们的虚荣心与优越感,培植一个平和的心态。但是,和这类“优生”交谈时,语气要和蔼,措辞要有分寸,既不伤他们的自尊心,又使他们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放下思想包袱,胸怀坦荡面对学习生活。
5 教育“优生”良性竞争
有的“优生”怕别人取得好成绩超过自己,听到老师表扬别人心里就不舒服,看到别人比自己进步快就冷嘲热讽,这种嫉妒心理使得他们变得心胸狭窄,情感脆弱,性格孤僻,也会影响他们智力的发展。为防止和克服学生妒忌心理的产生,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指出这种不良现象,以不点名的方式纠正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二是在主题班会课时,找一些刊载有团结协作、共同奋斗事迹的书报读给大家听,引导他们意识到个人的优异成绩离不开班集体的支持与协作,班集体的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让大家明确竞争目的,提高竞争的思想境界。三是评价“优生”要注意公正性,在平时谈话或阶段性总结时,在辩证地分析学业成绩的同时,指出其在某一方面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让“优生”看到各自的优缺点,注意取长补短。
6 激发“优生”发展潜能
教育家李镇西常对他的学生说:“本来可以得100分,却只得了99分;本来可以考上名牌大学,却只考上了普通院校;本来可以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却只是找到了一个谋生的饭碗……造成这种种遗憾的原因当然很多,但其中重要的原因则是本人不具有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毅力和能力。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千万不要自己埋没了自己!”我们不能只看到“优生”与其他学生比相对优秀,而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们与自身相比相对进步。我们应该因材施教,立足于“优生”自身的发展潜力,引导“优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真正做到“志存高远”,不断地超越自我,获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