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评价之探究
作者:欧阳群智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育是语言教育,也是文化教育。”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更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将“文化意识”作为其五个内容标准之一,其所论述的“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并且,新课标专门就高中英语文化意识提出了明确目标,即“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可见,新课标对英语文化意识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
我国外语教学界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讨论文化与语言教育之间的关系,但文化意识的培养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在传统高中英语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学生语言词汇的识记、语言结构的分析、语法知识的传授,轻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成了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和学生很少思考为什么要学这门语言,怎样才算学好了这门语言。这样,高中英语教学被窄化为一种“输入——产出”,或“手段一目标”的过程。生动形象的语言本身被肢解成一个个支离破碎的语言项目,整个教学注重接受性的知识灌输和“成才教育”,忽视了语言的多元价值、文化内涵及对人的精神的关注,忽视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即使偶尔涉及文化教学内容,也缺少系统性,只是对英语文化进行零散的、肤浅的介绍,因而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新课标把“文化意识”作为一项课程目标,抓住了英语教育的人文价值。把“文化意识”与语言学习放在一起考虑,充分体现了语言教学和学习的完整性。它强调英语学习者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行为规范,这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运用英语得体地表情达意。它强调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差异,在尊重他国文化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本民族文化,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世界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文化素养,拓宽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
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导人目的语文化,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现阶段理论界虽然对于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培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不少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理论归理论,探讨归探讨,在高中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文化意识和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有关,更与我国现行的高中英语评价体系密不可分。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我国现行的英语高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实施文化意识教育的瓶颈。
2.高中英语评价体系对文化意识培养的影响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对学生而言,通过评价,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对教师而言,通过评价,获得教学反馈,反思并调整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评价总体上属再现式评价,评价的标准是客观、唯一的,答案已预先确定,学生不能有自己的理解和发挥;评价的方式主要采取纸笔测验,而学生的真实情感、丰富体验、思想观念、创新意识与能力状况等,均被排除在评价的视野之外。这种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的评价;评价主体多为单一源,而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传统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新课标改变过去一元化评价体系为多元化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有助于增强学习信心”。新课标所实行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使“英语水平等级测试与年级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学生可以在高中阶段逐级申请参加七级至九级之间各级别的考试”。这种评价系统不仅适合于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而且可以激励学业优等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按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新课标的评价体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且高中英语评价体系为达成高中英语文化意识的教育教学目标服务。但事实却远非这么简单。新课标的评价体系淡化了终结性评价和筛选功能,强化了形成性评价和教育发展功能,有利于学生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应该充分肯定。但我们不应该忘记,作为高中英语教学阶段最重要的终结性评价方式——高中英语升学考试,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左右着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方向。目前我国的高考英语制卷,并不是十全十美、无懈可击的,相反,有不少亟待改革与完善的地方。每年春季教育部考试中心都要公布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单独命题的省市也要公布英语学科的考试说明,作为高考英语命题的依据,这些大纲和说明事实上是高三年级、甚至是整个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指南。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相比,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的内容有大量的压缩,被压缩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不被重视甚至不教,不利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其次,普通高中学校对于大学升学率以及高考英语成绩的重视。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偏重终结性评价,更加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又回到高中英语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再次,我国高考英语命题并没有真正实现考教分离,全国各地高考英语试题的命制基本都是以当地的英语教材为命题依据之一。可见,现行英语高考命题状况与新课标评价体系的基本理念、指导思想存在较大的冲突,不利于高中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的达成。
为了培养高中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全面贯彻落实《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高考英语试题命制应该自觉与新课标接轨。因为高考英语测试作为一项全国性的、人才选拔性质的大规模语言测试,在英语新课标全面推行的过程中,必然要试图对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产生积极的反拨作用,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今后高考英语命题应该与英语课标中的内容标准息息相关。所以,高考英语命题组在修订高考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时应当以新课标为主要依据,真正打破高考命题对书本知识的过分依赖,摈弃考试内容与教材的具体内容直接挂钩的做法,转向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走上英语水平测试之路,真正发挥高考“指挥棒”的积极作用,使高考英语测试真正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指向标。如能这样,高中英语新课标的评价体系将更加趋于完善、合理,更加有利于促进“文化意识”的培养,促进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